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10余年纠葛终化解 夫妻好聚亦好散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4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 鲍娜军 赵盼

“我坚决不离婚!她走的时候,大儿子才18岁,小儿子才7岁,这十几年,家里家外、俩孩子都是我一个人扛过来的!”

“我已经三次起诉离婚了,之前是为了孩子没离成,现在老大成家了,老二也成年了,我离婚的心思绝不会变,这次就算离不成,我也绝不会再回去。”

日前,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法院宜安法庭的调解室里,一起离婚纠纷案的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态度尖锐对立——李女士离婚的态度斩钉截铁,付先生“不同意离婚”的语气也毫无转圜余地。这场“面对面”调解,让调解员于艳霞彻底摸清了双方矛盾的尖锐程度,劝和工作也随之陷入僵局。

一边是迫切想要结束名存实亡婚姻的李女士,一边是仍对这段关系抱有挽回希望的付先生。于艳霞决定先与二人分别沟通,探寻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诉求。沟通中,李女士细数多年婚姻的痛苦与无奈,明确表示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付先生则袒露了对家庭的不舍,更担心两个孩子从此失去母亲的陪伴。

摸清双方想法后,于艳霞从法律规定与情感伦理双重视角耐心劝导。她告诉付先生,婚姻的基础是双方自愿与感情契合,若一方心意已决,强行维系只会让彼此更痛苦;同时也提醒李女士,即便渴望离婚,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

除此之外,于艳霞还征求了两个成年儿子的意见。起初,兄弟二人对母亲离婚的决定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抵触。经过于艳霞反复耐心疏导,他们渐渐明白:父母离婚也割不断与孩子血脉相连的亲情。最终,兄弟俩体谅了母亲多年的不易,选择尊重她的决定。

“就算不离婚,她也不会再回家了。”当付先生终于认清夫妻关系已无修复可能后,松口同意离婚。李女士也主动提出,一次性支付88000元作为补偿,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经济支持与情感陪伴。

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自愿签订离婚调解协议。落笔签字的那一刻,付先生和李女士都深深舒了口气,以平静的心态结束了这段近30年的婚姻,也用各自的退让,为孩子守住了那份温暖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