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絮冬 刘海波 杨阳
“多亏了咱们社区的银龄志愿者,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9月9日,丰宁满族自治县新丰路街道桃山社区电力小区的居民张奶奶与邻居们说起话来,对社区银龄志愿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不久前,张奶奶急需降压药却不便外出,银龄志愿者王桂凤得知后,立即按老人需求帮忙采购,并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家中。这是桃山社区组建5支银龄志愿服务队开展暖心服务的众多实例之一。
2024年,桃山社区以“精准对接需求、打造特色服务”为核心,组建了红心银龄志愿服务队、银声志愿宣讲队、银龄点单志愿服务队、银龄志愿调解纠纷队和银龄志愿网格守护队,创新构建了“银龄暖邻·耆老互助”志愿服务体系,有效激活银龄群体“发挥余热”的价值,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红心银龄志愿服务队以老党员、退休干部为核心力量,累计参与社区治理活动10余次。该服务队充分发挥老年人群众基础好、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环境监督、政策宣传等服务。同时依托“邻舍家”志愿者驿站,为户外工作者、快递员等提供暖心服务,并聚焦老年群体需求,让“老帮老”的温暖在社区传递,打造具有亲和力的“银龄微阵地”,营造出“进门像家、坐下像亲人”的温馨氛围。
银声志愿宣讲队巧用方言土语,架设起居民了解政策的“连心桥”。针对部分老年居民听不懂“官方术语”、年轻人无暇学习政策等问题,该队伍整合社区内退休教师、干部、法律工作者等银龄资源,通过“双报到”机制联动部门力量,开展面对面政策解读和民情回应,搭建起政策与居民之间的“银龄桥梁”,提升了社区政策宣传的贴近性和实效性。宣讲队不设“固定课堂”,银龄志愿者们走进小区凉亭、超市门口、广场舞队伍,用“拉家常”的方式贴近居民,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7场。
银龄点单志愿服务队按需服务,定制“暖心大礼包”。该服务队联动小区业委会、周边商户,推出“你点单、我服务”的特色模式。他们先通过入户走访,摸清社区独居老人、困境青少年的需求,再根据银龄志愿者的特长,采取分类服务:有医护经验的老医生为老人测血压、讲养生,退休教师辅导孩子功课,擅长手工的老人教青少年剪纸、编中国结等。截至目前,已完成10余次接单服务,每项服务都精准送到居民“心坎上”。
银龄志愿调解纠纷队以情化人,当好邻里“和事佬”。依托社区9支“夕阳红”舞蹈队的“熟人”优势,银龄调解员既是舞蹈队队友,也是邻里间的“老熟人”。他们不搞“严肃调解”,而是用“唠家常、讲情理”的方式化解矛盾。楼上楼下因噪声起争执,调解员会带着自家做的点心上门,一边拉家常一边劝和;楼道堆放杂物引发纠纷,调解员联合志愿者一起帮忙清理,顺便普及消防知识。同时,他们还在中秋、春节等节日组织“邻里宴”“百家粥”等活动,从源头减少矛盾,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和谐的‘粘合剂’”。
银龄志愿网格守护队走街串巷,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桃山社区创新“网格+银龄”模式,将28名银龄志愿者分片包干到8个网格,化身网格里的“移动服务站”。他们在网格微信群里及时转发停水停电通知,上门走访独居老人时检查家中水电安全,同时收集居民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反馈给社区和物业。遇到居民有诉求,银龄志愿者会跟踪进度,直至问题解决。通过“微信群+走访入户+议事会+社区服务窗口+社区服务热线”等渠道,努力创建管理有序、生活便利、诉求畅通、身心愉悦、幸福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
接下来,桃山社区计划开设“银龄技能课堂”,让有特长的银龄志愿者教授书法、烹饪等技能。同时联动更多共建单位,为银龄志愿者提供体检、意外险等保障,让银龄群体在服务邻里、帮助他人中既发光发热又收获实惠,持续擦亮社区银龄志愿服务品牌,赋能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