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郭永军 郭运芳)强制执行,是守护群众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捍卫法律尊严的关键一环。日前,大名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跨越8年的交通事故赔偿积案,让生效判决真正落地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
20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破了刘某的平静生活,他与一辆半挂车相撞,造成8级伤残,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经法院审理判决,肇事车主郝某及所属车队需向刘某支付8万余元赔偿款。然而,当2018年刘某申请强制执行时,执行工作却开篇遇阻:车队早已停止运营,不仅拖欠多名员工工资,经营者也意外离世;郝某名下车辆处置后仅够偿还抵押债务,再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案件执行首次陷入僵局。
即便如此,执行法官却没有放弃。他们持续与郝某保持沟通,反复释法明理、督促履行。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郝某陆续支付了不足3万元赔偿款。但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郝某的独子因犯罪入狱,儿媳离家而去,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由郝某老两口抚养。自身生活已举步维艰,剩余赔偿款的履行更是雪上加霜,案件执行再次陷入停滞。
一边是伤残失去劳动能力、全靠妻子独力支撑家庭的刘某,急需赔偿款维持生活;一边是独子入狱需抚养孙辈、生活困顿的郝某,确实难以继续履行义务。两难之际,执行法官决定跳出“纸上办案”,用实地走访摸清症结。
今年8月21日,执行法官驱车赶赴郝某家中。眼前的景象令人触动:破败的院落里,仅有两间房屋尚可居住,郝某为贴补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其妻子则独自在家照看两个年幼的孙辈。法院车辆的到来吸引了邻居的关注,当大家从法官口中了解到刘某一家的艰难处境后,纷纷主动提出愿意伸出援手,帮郝某筹措赔偿款,同时也恳请法官帮忙协调,希望刘某能体谅郝某的实际困难,适当减免部分款项。
带着邻居的善意与期盼,执行法官第一时间与刘某沟通,详细说明了郝某的家庭现状。同样历经生活磨砺的刘某,最终表示理解与包容,同意适当减免部分赔偿款。两天后,执行法官再次来到郝某家,邻居们将凑齐的款项郑重交至法官手中,法官随即转交至刘某手中。
8年执行路,从陷入僵局到圆满化解,这起案件的了结,离不开执行法官的执着坚守,离不开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更源自当事人将心比心的彼此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