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铭骥
阳光透过固安县公安局办公室的窗户,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暖色光斑。会议室大屏上正直播盛大阅兵仪式,长安街上铁流滚滚,空中战机翱翔,宛若一部钢铁铸就的史诗。我又看到桌上那枚“移民局”胸标,它陪伴我在新疆阿勒泰的风雪边关整整十年。
调入固安县公安局已有两个月,我带着戍边人特有的“在场”执念,一直用心感受这座小城的温度。这里没有刺骨风雪,却有另一番坚守:高考前夜,牛驼派出所灯光彻夜未熄,户籍民警启动“加急通道”,打印机嗡鸣不止,执勤民警将临时身份证明递到考生手中,少年眼眶泛红。辛立村检查站辅警井嘉涵从车流中领回走失男童,电话那头孩子母亲的哭声转为哽咽:“孩子在检查站我们心里踏实。”南关夜市摊主李大姐对着巡逻的民警竖起拇指:“有你们在身边,心里踏实。”
这些细碎的温暖,与阅兵式上的壮阔画面交织成时代的和弦。当战鹰掠过,我在街巷里看见另一种“正步”:东湾派出所民警三次登门调解纠纷;反诈宣传单随外卖送入居民家中;宫村派出所民警彻夜比对数据,让离散十年的家人重聚。
偶尔,我会想起新疆的雪山:老护边员依赞指着报纸上印有我事迹的报道对孙女说“这就是给奶奶送药的李警官”;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救援现场,战友冻紫的脸颊与风雪中啃压缩饼干的侧影……那些岁月让我明白,“守护”从不分经纬。如今在固安,藏蓝身影依旧风雨无阻,只是战场从界碑旁的冰河,变成了社区街巷的灯火。
收看纪念大会直播时,一位抗战老兵颤巍巍的敬礼令我动容。屏幕内外,两种守护在此刻交融:长安街上的正步铿锵,迈出国家尊严;街巷间的值守,写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日常。正如胸前那枚胸标的变更与见证:变的只是岗位,不变的是“界碑不移,守护无界”的初心。
笔尖落下,我终于懂得:大国威仪的背后,是无数平凡坚守垒成的基石。它藏在每一次出警的秒针跳动里、每一句“有我们在”的承诺里、每一面锦旗背后汗渍浸透的警服里。这就是最动人的“本色接力”:从边疆到故乡,从雪山到平原,守护永不落幕。
(作者单位:固安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