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能啃“硬骨头” 善打“攻坚战”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08版:平安·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 柳红领 张一帆

走进衡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部办公室,张连星正伏案翻阅着厚厚的卷宗,笔尖划过一行行关键证据。他深知每一页材料背后,都是当事人的期盼。

2013年,张连星考进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检察院,2023年经遴选调入衡水市人民检察院。从检十二年来,他扎根在办案一线,先后在反贪局、刑事检察、未成年人检察、检察侦查等多个岗位工作,成长为能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检察尖兵。他先后获“第一届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侦查业务竞赛标兵”“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能手”等称号。

善学笃行,

从检察新人到业务标兵

从甘肃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2013年10月,张连星进入衡水市冀州区检察院反贪局,从事职务犯罪案件侦办工作。

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不仅要求每一个侦查人员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查账、调证、审讯等综合素质。为此,张连星一心投入到对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钻研、学习、锻炼中,一步步向前辈虚心请教、积累经验。无论案件多么繁杂,他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从线索分析研判、证据调取、讯问突破到文书制作,乃至卷宗的装订,全程参与。

“参与侦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张连星在办案中成长、历练,从查办基层小案到参与省级大案要案,几十起案件办理的锤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侦查经验,迅速成长。

2024年12月,在第一届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侦查业务竞赛中,张连星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临场的冷静应对,获得“第一届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侦查业务竞赛标兵”称号。

十年淬火,

于复杂案件中磨砺侦查利剑

从检以来,张连星转战多个业务部门。他深知,做好侦查工作,不仅需要对法律法规的准确理解与适用,更需要跟不同角色的人打交道。

为此,张连星通过悉心琢磨,翻阅卷宗,学习笔录制作标准、深究典型案例的办案经验。在一次次实践中,他能够全面分析犯罪嫌疑人自身情况,精准定位犯罪嫌疑人的弱点,适时切入讯问的关键节点,及时调整案件的讯问策略,从而快速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成为办理自侦案件的“行家里手”。

2024年,在参与“亮剑·2024”检察侦查专项行动时,张连星冲锋在前,带领办案小组成员先后赴6省12市开展侦查取证工作,共参与讯问犯罪嫌疑人32人次,询问相关证人132人次。

该案办理中,面对案情复杂、涉案人员多、取证难度大等困难,他发挥自身侦查知识和经验优势,在强制措施转换、讯问技巧突破、法律正确适用等方面为专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专案侦破。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重大案件中展现专业素养与攻坚能力。

2021年,在借调到省纪委监委参与办理重大专案攻坚期间,张连星作为专案组的“中枢神经”,肩负起内勤统筹的使命。

其间,面对主要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到案后拒不承认其犯罪事实的情况,张连星构建起“作战图”,从数据中掘金,在细节处破局,共出具调查方向建议表26份,切实保证案件调查进度。

最终,经过专案组人员共同努力,终于查明了主要嫌疑人职务犯罪及其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事实。该专案组也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刚柔并济,

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回正轨

2018年,张连星从刑事检察岗位调整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岗位变动,更是一次角色重塑。

与侦办职务犯罪案件和刑事检察不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更像是一根来回拉扯的红线,一头连着惩戒,一头连着挽救,检察官手中握着的,既有惩戒罪恶的利剑,也有渡人的舟楫。

小潘是他2021年办理的一起案件中的当事人。17岁的小潘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受到蛊惑,涉嫌网络诈骗,案件被移送至冀州区检察院。

考虑到小潘为未成年人,且犯罪情节较轻,为了最大限度教育、挽救小潘,张连星及办案团队决定邀请侦查机关、法律援助律师、律师代表等十余人召开不公开听证会。会上,小潘诚挚地向被诈骗的小女孩及其家属道歉,争取原谅。2020年底,检察官向小潘宣布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同时,张连星通过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到小潘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跟随祖父母生活,父母的常年缺席使小潘缺少了应有的教育和管束。为此,张连星联系了小潘所在地的检察院对他进行异地考察帮教。

2021年5月,当张连星回访时再次看到小潘,少年脸上满是坦荡的笑容。“谢谢您没放弃我。”小潘说这句话时,张连星眼圈微微发红。“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这孩子一直表现很好。”当地帮教教官对张连星说道。最终,该案作出不起诉决定。

4年时间里,张连星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星星”未检工作团队。他本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积极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帮助1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