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秋明
保定易县,曾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为掩护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晋察冀军区五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弹尽时纵身跳崖,用生命和鲜血把“忠诚”二字刻进了山石里。
这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忠勇,是军民共守家园的滚烫记忆。
烽火熄灭,精神永存。当年五勇士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化作了一代代人的接力棒。如今,这份坚守,在易县检察人的行动里,有了新的模样。
窨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不起眼的“小井盖”,却直接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汛期前,易县人民检察院便靠前指挥,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辖区部分路段窨井盖安全情况进行摸排调查,确保排水系统畅通,全力保障汛期排涝安全。
检察机关如此重视窨井盖安全治理,并非没有缘由。时间回溯至2021年8月,正值雨污分离改造期间,易县街头曾出现窨井盖大面积缺失损坏的问题,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更直接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针对这一问题,易县检察院立即开展调查,两天排查缺损井盖窨井36处。经过夯实证据,易县检察院依法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立即开展窨井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确保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易县检察院与当地政府共同组织召开调度会,推动出台《易县城区窨井盖排查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全县窨井盖排查监管工作。
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2500个窨井盖有了“户口”,468个窨井盖修复一新。同时,通过此案的办理,全县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联动、检察监督”的窨井盖治理长效机制,群众“脚下的安全”有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