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用汗水浇灌基层平安之花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3版: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 王瑛

在井陉县基层治理前沿,有这样一位政法委员,他以脚步丈量民情,用担当守护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他就是井陉县南陉乡政法委员吴昊。

“一根扁担”解纠纷

不久前,南陉乡某村村民之间因上下水引发矛盾纠纷,导致下水道工程无法开展,50余户村民不能正常用水。

了解情况后,吴昊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一次入户做工作时,一名村民说:“你要用扁担挑两桶水给我送到家里来,我就支持你的工作。”村民本想为难一下这位乡里年轻的干部,没想到吴昊二话没说,拿起水桶接满了水,用扁担挑着送到了村民家里。

这名村民被这位“90后”小伙儿的质朴和真诚打动,答应配合工作。经过连续10个昼夜工作,吴昊最终化解了这起涉及数十户的矛盾纠纷,保障了下水道工程顺利完成,及时恢复了自来水供应。

“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是维护基层稳定的关键。”2021年5月担任政法委员以来,吴昊深知基层防线的重要性,在化解矛盾过程中,常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坚持“俯下身子、挽起袖子、迈开步子”的工作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用“流动调解”的工作模式,把调解现场搬到群众家里、田间地头。

办好实事暖民心

“群众的急难愁盼,必须办快办实办好。只有群众真正受益,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身为一名基层政法干部,吴昊自觉地把群众的事儿挂在心上、干在实处。

南陉乡一村民因身体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每月高额的药费支出,让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该村民在申请救助的过程中,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了解情况后,吴昊第一时间上门走访,耐心倾听诉求。之后,他与卫健、民政等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还陪同这个村民远赴北京一家药厂协调费用问题。在吴昊的积极协调下,该村民申请救助问题获得圆满、高效解决。

“他心系群众、服务为民,用实际行动解决了民生难题、织牢了基层平安防线。”吴昊的做法,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与信任。

数字赋能解难题

近年来,数字时代基层治理的触角悄然延伸至云端,“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办单”已成为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

在众多通过平台流转的诉求中,有一条信息让吴昊至今印象深刻。南陉乡某村村民通过信访平台反映“某企业拖欠土地租赁费已逾半年,多次沟通无果,要求及时支付”。吴昊深知,这短短的几行文字背后,是农户望眼欲穿的期盼。他迅速行动,一方面出具《受理告知书》,主动对接线上反映问题的群众,详细了解租赁细节,耐心安抚其焦虑情绪;一方面根据平台登记的企业信息,电话联系负责人,并驱车实地走访停产厂区,核实具体情况。

经核查,该企业已陷入经营困境,处于停产状态,导致暂时无力支付租赁费。一边是企业的现实窘境,一边是村民的合法诉求。对此,吴昊搭建起“线上沟通 + 线下调解”的桥梁。他首先约谈企业负责人,既讲明合同约束的法理,也表示对其经营艰难的关心。经过反复沟通,企业负责人终于承诺尽力筹措,优先结清租赁费。

为让承诺落地,吴昊持续跟进。在他的督促协调下,企业将租赁费用转账给反映问题的村民。村民收到款项后,吴昊第一时间将村民签字的《答复意见书》上传平台,线上诉求闭环圆满完成。

但吴昊并未就此止步——他通过平台关联数据排查发现,该企业与20余户村民签订合同,均存在费用拖欠情况。为彻底化解矛盾、不留隐患,他采取全面跟进的方式,督促该企业在三个月内将涉及的全部20余户村民的5万元欠款逐一清偿到位,真正实现了 “解一户之忧,纾一片之困”。

依托信访平台精准“接单”,干部迅速“跑腿”化解矛盾,此举生动诠释了数字时代基层治理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