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宽 王艳静
近日,任丘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聋哑人离婚的特殊案件,不仅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更彰显了法律对困难群众权益的有力保障。
该起案件之所以特殊,缘于原告是一位聋哑人。原告(女)、被告(男)结婚多年,育有两女,大女儿已经成年。自2025年起,由于日积月累的矛盾集中爆发,二人的感情走到了尽头。起初,由于原被告不了解司法程序,原告到民政部门要求解决婚姻问题,因原被告无法达成离婚协议,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带领原告到任丘法院申请立案调解,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案件进入法院后,承办法官意识到这并非一起普通的离婚纠纷,经与原告家人了解,原告无法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目前原告大女儿是她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
为确保当事人能够充分参与诉讼、真实表达意愿,任丘法院迅速启动司法援助机制,依法为原告一方指派了具备手语沟通能力的法律援助律师,并邀请其大女儿作为辅助沟通人员参与调解过程。
调解中发现,原被告不仅感情破裂,双方对小女儿的抚养问题也存在分歧,对小女儿由谁抚养,谁承担抚养费、抚养费数额等问题一直争执不休,为此任丘法院组织了多轮调解。每一次调解,均由手语律师协助翻译,确保每一句话、每一个法律术语都能被准确传达。
同时,承办法官还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民法典相关规定、财产分割原则、子女抚养义务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帮助当事人理解自身权利与义务。在法官的积极协调与鼓励下,当事人的大女儿在此次调解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她不仅协助父母与法官、律师沟通,更在情感层面给予父母双方理解与支持。
经过多次耐心细致沟通与协调,双方最终就离婚、子女抚养权归属及共同财产分割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随后,任丘法院依法出具调解书,确认协议效力,案件得以圆满解决。在调解结束后的现场,原告激动地向法官表达着自己的谢意,她的女儿也向法官传达了母亲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