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絮冬
“现在可真方便!原以为要跑断腿才能解决的事儿,没想到在家门口扫个‘民情码’反映一下问题,就给解决了!”8月27日,曾因土地征占亩数存在争议多次反映无果的隆化县苔山镇闹海营村村民郑某某在拿到土地征占补偿款后,对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近年来,隆化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理念贯穿始终,用一个个成功化解的纠纷案例,勾勒出了基层治理的新图景。2020年至2024年,该县矛盾纠纷总数下降61.99%。
“一站”统筹融合治理合力
“以前办点事得挨个单位跑,现在到综治中心一下子全解决了,太省心了!”这是群众对隆化县综治中心最直观的感受。
为打破资源壁垒,隆化县推动法院先行调解中心及信访听证中心、仲裁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多中心”一体化运行转为综治中心“一中心”统筹;将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12家权责部门以“常驻、轮驻、随驻”模式集中办公,构建“百姓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的体系,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在矛盾化解中,隆化县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调解矛盾感知“前哨”和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的功能,创新了“依靠群众自主调、层层负责逐级调、资源下沉依法调、转变方式巡回调、重心前移先行调、行业介入专业调、整合专班综合调”7种多元调解方式,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一体联动,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按照“功能相近、职能相近、矛盾纠纷类型相近”原则,组建涉法涉诉、征地拆迁、房产纠纷、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民工欠薪、工矿企业、城市保供8个专班,实现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突发案事件或需要多部门联合调度处理的综合会商研判处置功能,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治理合力。
金桂苑小区业主毛某因物品丢失、家中墙体裂纹等问题,与物业公司僵持两年,拒交物业费。今年5月,综治中心接到物业公司的诉求后,当即启动了多元调解程序:调解员一方面依据《物业管理条例》明确业主按时缴费的义务,另一方面指出物业公司在公共区域维护、服务响应上的不足。最终,物业公司承诺修复楼道墙皮、协调开发商处理室内裂纹,毛某主动补交物业费,这场纠纷在“一站式”服务中画上了句号。
“双轮”驱动提升治理效能
“没想到在手机里反映工资拖欠问题,几天就给解决了!”在隆化务工的河南籍李某的有感而发,道出了隆化县“‘行业枫桥’+‘网上枫桥’”双轮驱动的实效。
在“行业枫桥”建设方面,隆化县整合医疗矛盾纠纷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交通事故调委会、劳动争议调委会4类行业调解组织入驻县综治中心,并吸纳老干部、老法律工作者组建专业调委会,发挥行业调解组织行业调解、专业调解、三方调解优势调处行业矛盾纠纷。今年6月,居民刘某某因白内障手术感染致左眼失明,与隆化某医院就赔偿产生纠纷,医调委依据民法典明确医院责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9.65万元赔偿协议。今年以来,专业调委会共化解行业纠纷42件,标的额达406.36万元。
“网上枫桥”建设效果同样显著。隆化县依托社会治理指挥平台,整合全县各类信息化、智能化资源,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了“1234567N”信息化指挥体系,多渠道收集矛盾信息。今年以来,该县通过采取乡村网格排查、“民情码”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网上信息巡查、职能部门上报、政法机关推送、上级交办专办等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各类矛盾信息796件,化解795件,化解率达99.87%。
“三措并举”夯实治理根基
“矛盾能在村里解决,就不会让它出村;能在乡镇解决,就不会让它到县!”隆化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以“控源头—下基层—重化解”三措并举,在辖区内筑牢了平安防线。
在源头预防上,隆化县不断深化“和谐十二家”红色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红色微网格早发现纠纷、道德文化促进会减少矛盾、说理委员会定分止争,全县镇村两级今年前5个月共化解矛盾纠纷735件,占比化解总数的92.3%。干部下沉一线是化解矛盾的关键,隆化县自上而下学习运用“浦江经验”,组织“四下基层”专班,对跨层级、跨部门问题实现群众“码上约”、专班“马上办”,全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田间地头,迄今综合专班介入疑难问题58件,化解率100%。针对“钉子案”“骨头案”,该县逐一压实责任,逐案制定计划,组织专班“一事一议”,集中攻坚,今年以来共调度会商疑难矛盾纠纷26次,化解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