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法官为教师送来“开学第一课”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杨志芳 潘萌)新学期将至,校园安全与学生权益保护成为教育者们的“必修课”。8月24日,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法院大王店法庭干警应邀走进徐水区师昌绪学校,为全区160余名中小学教务教学主任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法院干警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贴近校园管理的“实操指南”,给教师们带来了一份实用的“法治大礼包”,助力新学期校园安全与学生权益保护工作开展。他们选取校园安全、学生权益保护等领域的典型案件,分解成“课间追逐碰撞”“运动器材隐患”“家校沟通措辞”等教师们熟悉的场景,通过“情景再现+互动推演”的方式,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应对策略与法律边界。

“原来教室摄像头的安装角度,会直接关系到学生隐私权的边界;特殊学生的座位安排,渗透着平等权保障——这堂课让我们看清了很多以往忽略的法律细节。”一位小学老师在互动中说。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教育法,法院干警将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转化为可操作的校园管理指南,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法律风险的“隐藏角落”。

面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如何管理”“校园欺凌处理的法律边界”等高发问题,法院干警逐一拆解法律要点,结合案例说明“管理责任与隐私权的平衡”“干预措施的合法尺度”,帮助教师厘清责任、明确方法。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堂设置了“分龄化交流专场”。法院干警结合司法实践,为小学段教师提供“安全隐患排查漫画图”,为中学段教师整理“家校沟通法律话术库”,为高中教师设计“学生权益自护指南”,用“定制化指南”替代“一刀切”建议,实现“一类一策”、精准普法。

这堂课是徐水区法院“院校通”品牌深耕校园法治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一环。该院以“量体裁衣”为导向,将单次授课的成效延伸为常态化的法治护航:通过构建“定制服务+长效机制”闭环体系,一方面持续聚焦校园法治需求,动态更新案例库与课程模块,让普法内容始终贴合教育实践;另一方面依托“法治副校长”等机制,将课堂互动延伸为全流程的校园治理参与,让司法资源深度融入日常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