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以法为犁 深耕民心之田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8版:平安·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胜男

从田间地头的现场调解,到企业车间的法治宣讲;从化解邻里矛盾的“柔情法官”,到助企纾困的“护航者”……自2023年10月以来,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法院窦妪法庭庭长王羽涵始终以“深耕细作”的韧劲扎根一线,以“如我在诉”办好每起案件,用法律的严谨守护公平正义,用温情的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司法岗位上,书写着司法为民的生动答卷。

如我在诉:寻最优解,解百姓“揪心事”

“办案不能只追求‘案结’,更要实现‘事了’——老百姓的烦心事,解不开就是心结,得花心思帮他们捋顺。”这是王羽涵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处理民生案件的准则。

村民封某因新房外墙面涂刷工程与施工方金某起了争执:工程完工仅三个月,墙面就大面积开裂,封某要求返工赔偿,金某却坚称是墙体砂浆问题,与施工无关,双方协商破裂,封某诉至法院。

王羽涵阅卷发现,若启动专业鉴定,不仅费用高、周期长,还可能让原本就对立的双方矛盾升级。“得去现场看看!”王羽涵为打破僵局,把调解搬到封某家的新房前。

看到双方见面就“呛火”,王羽涵先拉着封某到一旁耐心分析:“墙面开裂可能有施工、砂浆等多种原因,就算鉴定,结果也未必如您所愿,到头来时间、钱都耗了,还伤神。”

随后,王羽涵又找到金某,从“专业责任”和“口碑经营”入手:“您是干这行的,客户遇到问题,先想着解决问题更重要,真把关系闹僵,以后谁还敢找您干活?”一番推心置腹的疏导,让金某认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确实不当,“庭长说得对,我之前太较真了。”

最终,金某提出更换砂浆重新涂刷墙面,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工程质量。同时,封某也放弃了额外索赔。两个月后,金某完工,封某对“新墙面”非常满意。

王羽涵用“现场调解+情理疏导”,为当事人省下了高额鉴定费,更解开了双方的“斗气结”。

柔情释法:融情于理,破邻里“隔阂墙”

基层法庭的案件里,大多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王羽涵深知,这些“小案”连着“大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让“芝麻小事”变成“心头大事”。

她总说,法官不仅要懂法,更要懂老百姓的“情”,把法律条文变成“家常话”,积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让司法温度真正暖到群众心里。

张某与李某两家相邻,中间有块3米多宽的空地。张某想在空地上盖新房,李某以“影响通风采光”为由百般阻挠。气不过的张某索性在空地向西延伸的巷道里堆了半米高的红砖。这些红砖既堵了村民出行路,也断了两家的邻里情。

“砖就放这,谁来都不好使!”调解初期,双方剑拔弩张,谁也不肯退让。

为避免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王羽涵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邀请村干部、村民代表、人民调解员一起到巷道现场调解。看着围过来的村民,她灵机一动,将调解现场转变为“普法课堂”:“既然大家都在,咱们就借这个事聊聊相邻权……”她从法律规定、乡里乡情入手,普及相邻关系法律知识,消除双方法律分歧,引导双方“各让一步”。

两个多小时的“现场普法课”后,张某先松了口:“我不该堵巷道,这就把砖清了,盖房时也给李家让50厘米。”李某也表示以后有事儿好好商量。

一场可能激化的邻里矛盾,在王羽涵法律与情理的融合调解中得以化解,巷道通了,邻里情也通了。

王羽涵这种普法宣传方式深受老百姓欢迎,实现了“调解一案,上好一课,普法一片”。工作中,她常常把这样的“小案”掰开揉碎、细致研判,充分发挥敏锐、细腻的性格特点,让矛盾纠纷在理性与温情的交织中得到实质性化解。

助企纾困:破局解难,护发展“快速度”

窦妪法庭紧邻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辖区内企业多、涉企纠纷也多。王羽涵深知,企业打官司“耗不起时间”,每拖一天,可能就多一分经营风险。为此,她带领法庭团队推出“涉企纠纷快调快审”机制,用“靶向式”服务为企业解难题、破困局,用心惠企、用情暖企,助力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作纠纷摆在了王羽涵面前:两家公司合作服务丙公司的项目,约定甲公司负责项目改造和维护,丙公司向乙公司付款后,乙公司再按比例结算给甲公司。合作三年后,乙公司以“丙公司未付款、甲公司服务不达标”为由,拒绝向甲公司支付近百万元费用。甲公司催要无果,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协议,支付结算费用并返还相关系统设备。

开庭审理后,王羽涵发现,若简单判决解除协议,甲公司收回设备,前期投入的成本无法挽回;乙公司失去设备,不仅要向丙公司承担巨额违约金,还可能丢了长期合作的客户——双方都会陷入“两难”。

“不能让企业为纠纷‘买单’!”她邀请两家公司负责人到法庭调解,提出了一个“共赢方案”:“甲公司把设备卖给乙公司,既能收回成本,乙公司也能继续服务丙公司,不用承担违约风险。”

话音刚落,两家公司负责人几乎同时点头:“行!”最终,双方很快就设备定价、付款方式达成一致意见,一场可能拖垮两家企业的纠纷圆满化解。

王羽涵始终以勇挑重担的担当、躬身力行的坚守,扎根基层司法一线,用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处理、每一次耐心的释法说理,以法为犁深耕民心之田,努力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