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以诚信为桥 为被执行企业纾困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7版:诚信河北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郭奥双)近日,内丘县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审慎采取信用惩戒等强制执行措施,积极帮助被执行企业纾困解难。这是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2024年,内丘某机电有限公司(原告)与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被告)签订建材购销合同。原告按约定完成全部供货义务,但被告以资金周转困难等理由多次拖延支付货款。原告多次沟通无果,为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向内丘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约定被告分阶段偿还所欠货款。民事调解书生效后,被告仍未按约履行。

今年8月15日,原告向内丘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迅速行动,立即向被执行人电子送达及邮寄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风险告知书等法律文书,同时运用“总对总”查控系统及时核查企业名下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等信息,依法冻结其银行账户。

然而,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余额远不足以覆盖欠款,法院拟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采取限制高消费等信用惩戒措施。这时,被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主动从四川赶至内丘法院,当面说明企业现状。

原来,受近年来建筑市场波动影响,被执行公司项目工程款回收缓慢,企业面临阶段性经营困难,并非恶意逃避债务,希望法院酌情给予缓冲期,避免因信用惩戒导致企业投标、融资受阻甚至停工停产。

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后,执行法官并未机械推进强制执行,而是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暂时解除部分账户冻结,保障企业日常经营和员工工资发放,同时组织双方进行多轮面对面调解,搭建沟通平台。执行干警向被执行人释明拒不履行将面临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后果,同时引导申请执行人换位思考,理解对方企业暂时困境,争取共识。

最终,被执行人积极筹措资金,在一周内将全部货款履行完毕,实现了纠纷实质化解。

该案是内丘法院灵活运用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方式的成功范例,仅用7天便高效执结案件,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慎采取强制措施,为企业恢复生产、继续经营创造条件,真正实现“护权益、保企业、稳就业”的多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