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星群爷走了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08版:警营·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 宋胜利

我出生在1947年。四五岁的时候,父亲经常跟我说,咱们宋家有个在部队当干部的,叫宋星群,大号宋殿臣。论起来,我应该叫他爷。我由衷敬慕并引以为豪,总想见见他。

第一次见到星群爷是1968年。当时我通过天津市卫生工作队一年多的医学培训,刚刚回到村里当医生。一听说星群爷回来探家了,我特别高兴——终于可以见到我心目中那个英雄爷爷了。

好一个英俊的星群爷——个头超过一米八,不胖不瘦,腰杆笔直,浓眉大眼,标准的美男子。那年他41岁,在68军202师当政委,我当年21岁。

星群爷平易近人,而且很健谈。得知我当医生还兼任民兵连指导员和宣传队队长,经常自编自导文艺节目时,便鼓励我一定要把文学创作坚持下去,并期待我的作品能尽快在各级报刊发表。

星群爷从部队离休后,他在任丘城里安了家。从此,我们的交往便多了起来,每次见面,我都会把近期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拿给他看,他看后总是赞不绝口并给予鼓励和厚望。后来,得知我有篇散文上了《人民日报》、有作品在全国获奖,他高兴得不得了,平时不喝酒的他硬是和我喝了二两小酒。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对88周岁的星群爷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挖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星群爷1942年参军。那年春天,不知哪儿走漏了风声,驻扎在津保公路任丘金桥据点的四五十个日本鬼子和汉奸突然来到南畅支村,说要找正在村里开会的几名区干部。15岁的宋殿臣和没来得及钻地道的几百名群众被赶到村中心的十字街头,被挨个逼问,人们异口同声地说没看见、不知道。此时,鬼子在一个牲口棚里发现了没有隐蔽好的地道口。于是,有备而来的鬼子和汉奸便把两台抽水机接通了吃水井和大水坑,同时向地道里灌水。半小时以后,地道里的积水已经半人深。这时,得到消息的区小队火速赶到,一进村就跟鬼子交了火。鬼子一看来者不善,立刻逃走了。这一仗,区小队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和两个汉奸。那些钻地道的群众中,有宋殿臣的胞兄宋殿荣。

这件事儿让小小的殿臣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保护家乡,保护亲人,只有拿起枪来跟鬼子干。第二天,他说服了父母,跟同村的三个孩子一起,边走边打听,跑了好几个村,步行四五十里路才找到了区小队,软磨硬泡当了娃娃兵。那一年,他15岁。

1943年,宋殿臣被调到42区队(辖任丘、高阳、安新三县),给一营三连连长当通讯员,后来就参加了冀中军区统一部署的堂二里歼灭战。当战士们随强攻部队向据点推进时,宋殿臣和两名战友看到5个日本兵从据点逃出来钻进了外围一个农家院,便火速跟了上去。他们冲进院子,向5间房屋内一连投了十多颗手榴弹,5个鬼子全部“报销”,还缴获了5支枪和200多发子弹。战斗结束后,宋殿臣等受到了区队嘉奖,每人还配备了一支枪,16岁的宋殿臣从此在42区队出了名。

1944年秋后,宋殿臣入了党,年仅17岁。第二年春,宋殿臣被派往三排三班当班长,成了整个区队年龄最小的一名基层指挥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解放战争中,宋殿臣转战南北,经历了多次阻击战和攻坚战,屡立战功,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了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晚年的宋殿臣是幸福的,他经常捧着一个个军功章,流露出不尽的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活下来的人,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他们。

今年8月7日,宋殿臣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星群爷走了,我经常在同事面前炫耀的那个英雄的爷爷走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