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菲 马航程 刘彬
“法官,我们已经在微信上说好了,我会主动向小陈付钱的!”
“好的,请双方再次确认调解协议内容,确认无误后在线签字。”
8月11日,身处不同城市的两名年轻人,在顺平县人民法院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在网络上隔空“握手言和”。这起源于网络游戏世界的买卖纠纷,从立案到最终成功调解,全程“线上跑”,不仅了结了9000元债务纠纷,也彰显了智慧法院的高效与便捷。
虚拟交易遇赖账
游戏好友对簿公堂
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玩家们并肩作战、结下情谊本是常事,但小陈和小李这对昔日“战友”,却因一笔游戏币交易闹上了法庭。
今年初,同在热门网游中“征战”的小李向小陈提出购买价值13000元的游戏币。基于游戏内的信任,小陈如数交付了虚拟物品,小李随后支付了4000元,但剩余的9000元却迟迟没有下文。小陈多次催讨,小李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小陈将这位素未谋面的“好友”网上起诉至顺平法院,要求其支付拖欠的9000元货款。
线上调解破难题
云端“握手”息纷争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发现案件事实清楚,且双方对交易金额、已付款项及欠付金额均无实质争议。更关键的是,在送达法律文书的过程中,身处外地的小李主动联系了法院,释放出积极的调解信号:“法官,我和小陈私下又联系上了,我们已经谈好了还款计划,我同意还钱,就是人在外地不太方便过去。”
考虑到小李身处异地,到庭应诉成本较高,且双方已有初步和解意向,法官果断决定启用“线上调解”模式,打破地域限制。首先,法官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确认他们均有调解意愿,且对还款金额、期限等核心问题已达成共识,即小李承诺分期付款,每周偿还500元。随后,法官借助线上调解平台为双方搭建专属“云端调解室”。小陈和小李只需点击微信小程序,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进入线上调解空间进行“隔空”对话。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在线高效核验并再次确认案件事实、欠款金额及协商达成的还款方案。之后,法官在线生成调解协议文本,逐条宣读解释,小陈和小李确认后直接在屏幕上完成了电子签名。
法官根据调解协议迅速制作民事调解书,并通过电子送达方式即时发送至双方,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智慧法院建设显成效
司法为民护和谐
网络联通两地,指尖化解纠纷。这起跨越现实地理距离、源于虚拟游戏世界的买卖合同纠纷,通过智慧法院得以高效圆满解决。它不仅仅是一起9000元债务纠纷的了结,更是人民法院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深化智慧法院建设、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缩影。顺平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纠纷起于现实还是网络,无论当事人相隔多远,该院都始终在线,以创新的方式、专业的素养和为民的情怀,为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网络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