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铭骥
“春子……真的是春子!”7月20日,在固安县公安局宫村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董某的姐姐紧紧攥住弟弟的胳膊,视线一遍遍扫过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董某嘴唇微动,喉咙里滚过模糊的乡音。十年的离散,让他们在此刻相聚。
7月19日傍晚,宫村派出所见习民警石申杰巡逻途中发现一名神情恍惚的男子徘徊于街边,在往来车流旁踟蹰不定。石申杰上前询问,但男子言语含糊,眼神游移,无法准确回应询问。石申杰将他带回所里,先安置在值班室,从食堂打来温热的饭菜,又接了一杯温水送上。
石申杰将情况上报值班所领导吴亚东,二人俯身坐在董某身边,耐心引导。几个来回,一个模糊却异常关键的信息被捕捉,那是一种独特的内蒙古口音。吴亚东立刻坐到电脑前,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搜寻可能的关联。名字无法查证,可用的线索极其稀少,每一次输入、每一次比对都如同大海捞针。他反复尝试着各种可能的姓名组合,联系不同地区的兄弟单位协助查询,不放过任何一丝微弱的关联。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和近乎绝望的等待后,他终于在系统里发现一条沉寂了十年、几乎要被岁月尘封的寻亲信息——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一个饱经风霜的家庭,从未放弃过寻找一个叫“董某”的弟弟。
得到信息后,石申杰立即通过属地派出所与董某的亲属取得联系。“我们明天就去!不,我们现在就动身!”董某的姐姐被突如其来的喜讯冲击着。十年无望的寻找、相思,一朝得信,刻不容缓。
7月20日17时40分,董某的姐姐、姐夫一行,风尘仆仆抵达了宫村派出所。1100公里的日夜兼程,写在他们疲惫却闪烁着焦灼与希望光芒的脸上。
亲人相见在即,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石申杰迅速行动,一面安抚激动难抑的家属,一面立即联系救助站,协调移交手续。
傍晚,在亲人的簇拥下,董某缓缓步出救助站的大门。姐姐的手始终紧紧搀扶着他,仿佛生怕这失而复得的骨肉至亲再次溜走。姐弟情深,民警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并祝愿他们归途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