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一名法制民警的成长与担当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7版:警察·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讲述:张家口市公安局桥东分局法制大队民警 赵超越

整理:章佳琪

“作为法制民警,既要努力让法律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也要用专业和温情,守护好执法规范的生命线。”在我看来,这光芒,是条文背后的公平正义,是个案之中的法理人情;这条生命线,连着执法的尺度,更系着群众对法治的信任。

大学期间,我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毕业后,在律师事务所两年的摸爬滚打,让我对法律实践有了鲜活的感知。

在坚守法律底线中筑牢执法规范化基础

刚到派出所工作的时候,我对基层公安工作比较陌生。接警、处警、调解纠纷,一天下来脚不沾地,很少有工夫安安静静“啃”几页法条。

总以为凭借自己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应对各类警情绰绰有余。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教训。在处理一起案件时,我未调取违法人的前科材料,就把处罚决定报给了法制部门,结果被退了回来。当时心里还不满:一份文书也不是认定违法的必要证据,法制部门未免太较真了!

后来天天跟案件审批打交道,我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前科记录直接关联到是否构成“累犯”,以及是否存在法律上可减轻处罚的情形。这些细节会影响到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最终判决和量刑。那一刻,我才真切体会到:执法办案半点马虎不得。

在情理法的平衡中注入法治温度

派出所的家长里短、办案抓捕时的惊心动魄、巡逻时走过的每一条街巷、反复推敲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经历让我从另一个维度读懂了法律的重量,也触摸到了法律条文背后,“情理法”的平衡。

法理之外有情理。楼上住户为了赶在孩子开学前完成儿童房的装修,周末施工动静较大,而楼下独居的老人一时冲动,砸坏了楼上堆放在楼道的几块瓷砖。

在调阅相关材料、向办案单位了解情况后,我发现老人长期患有心脏疾病,医疗费用负担沉重;而楼上住户是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生活亦不易。鉴于此,作为法制民警的我,建议民警组织双方进行治安调解。最终,楼上住户同意避开老人的休息时间进行施工,老人也主动赔偿了瓷砖的费用,两家人握手言和。

在个案中,我们需要精准裁量,也需要当“和事佬”,这样才能让执法更贴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持续学习与机制建设中推动规范升级

法律这门学问,内容浩如烟海、更新迭代快,要想用准用好,就得与时俱进、保持学习的习惯。

去年,我被市公安局选入“全市法制专家人才库”后,将个案审核中发现的1900多个问题,编写在了《百起问题案件汇编》中,为全市执法办案单位提供了全流程的要素指引,还因此被评为“优秀评查员”“素质过硬的法制专家”。

今年初,“张警官”人工智能体上线,基层所队用“笔录质检助手”极大减少了笔录不规范的问题。看着那些业务不熟练的年轻民警能更快上手,我感到特别欣慰。

从警这几年,我感到十分骄傲的是,几年间我审核了3万多起警情均无差错,还拟定了十几份规范性文件,把自己在案子里学到的经验转化为全局的制度规范,用专业和温情,守护好执法规范的生命线。

这些年,我越发懂得“法”字的内涵——左边是“水”,得有润物无声的智慧;右边是“去”——得有敢于对违法说“不”的勇气。

“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阳光的照耀。”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法制民警,对“阳光下的守护”最实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