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干部政德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08版: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 汪洋

文化是民族之魂、国之所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修身内省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济宁市充分利用本地独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模式,建立了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目前已形成“多元一体”的教学模式、“四个统筹”的科研体系、“一院多区”的基地布局和“一体运作”的监管机制,树立了“政德教育”特色品牌,成为展示济宁的一张亮丽名片。2022年9月,学院被列入中组部发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是目录中全国唯一一处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干部、唯一一处以“政德教育”为办学主题的干部学院。

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济宁政德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自2015年以来,已承接全国31个省份及港澳各类培训2200余期,培训学员11.9万余人。政德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传统文化与党性修养结合、教育教学体系完善、教育培训效果更多地向实践转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再探索、再创新。

政德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传统与时代结合、传承与发展并举的原则,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为政德教育注入核心灵魂,再通过政德教育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相适应、与干部需求相协调。必须始终把政治性摆在突出位置,政德教育虽以传统文化为特色,但更应始终牢记“姓党”这一根本原则,确保干部学院的党性教育本色,只有这样才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输送忠诚可靠、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紧贴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做好文化“两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想要全方位融入政德教育,就必须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与当下实践深度交融。通过“传统内核+时代表达+实践转化”的路径,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滋养政德的“活水源泉”,使政德教育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具现实的穿透力。立足本土深厚的儒学文化积淀与独特区位优势,打造集研究阐释、传承体验、教育实践于一体的儒学高地,全面强化政德教育工作者能力建设,让政德教育工作者“开口能讲、提笔能写”,形成“研究-开发-教学-评估”闭环。坚持守正创新,将成果应用于培训实践,以“守正立根、创新赋能、转化见效”的路径推动“两创”成果从“课堂教学”向“实践养成”延伸,形成“学-思-行”的闭环,让政德教育成为传承文化基因、涵养时代新风的实践阵地,最终推动政德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本文系济宁市政德教育系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