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士江
一条被刺刀扎破的牛皮腰带,见证了他锦州战场与日军肉搏的残酷;腹腔处三寸左右的手术疤痕,记录着他英勇战斗的过往。小时候,每当叔父马宗良(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讲述他的人生故事,我总觉得叔父了不起,是一位战火烽烟中历经九死一生的英雄。
叔父1942年离家从戎,在东北参加抗日联军,多年后载誉还乡。秉承叔父勇于克难攻坚的精神,我一路完成学业,1987年进入检察机关工作。报到后的周末,我沿邯临公路返回农村老家,发现城东公路北侧,一座5米高的白色石碑,在松柏拱围中格外醒目。碑体正面“四·二九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在斜阳下格外耀眼。“四·二九”意为啥?“它是1942年4月29日发生的一场反日寇扫荡战,牺牲了500多名党政军干部、战士和民兵。”同行老乡的答复,让我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何止是叔父?何止在东北?原来家乡的土地上,拥有太多太多的英雄!”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更为家乡有如此多的英雄而自豪。
英雄们悲壮豪迈的情怀激励着我成长。2018年5月,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2020年7月,临西县被中宣部等四部门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1年8月,我们到“四·二九”反扫荡战场遗址,走进坐落在县域贺伍庄村的烈士陵园,看着眼前的一座座坟茔、一件件文物,史称“四·二九铁壁大合围”的反扫荡战役犹在眼前。
1942年4月29日,日军调集万余名兵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第四军分区进行秘密“围剿”。即日拂晓时分战斗打响,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命令部队掩护机关向东转移的同时,又接到四地委、四专署等各机关及新四旅各团与日军开战的报告。上午10时,我方被压缩至东西5公里、南北10公里的合围圈。情况危急,杨宏明下达分兵突围命令。各机关党政军干部和新四旅战士与地方民兵一起,用生命杀开了一条条突围的血路。杨宏明率部冲击时中弹牺牲。在这次反扫荡中,虽杀伤了大量敌人,但500多名军政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献出了生命。
“现陵园内葬有300余名烈士的遗骸,那另外200名烈士忠魂尚在何处?”从陵园返回途中,我与同事不谋而合想到了同一问题。经过一年的“业余”摸查,2022年1月,我们发现县域内散葬英雄烈士墓191座。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份督促英雄烈士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下达。2022年清明节前夕,11位烈士遗骸被转至陵园战友身旁。其他遵烈士遗属意愿,在原址加以设施维护,同时出台了乡村英烈保护协同机制。2023年4月,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如今,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成长的青少年,讲英烈故事,传红色基因,在致敬英烈中激发勇毅前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临西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