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易县人民检察院援疆干警 贾彤
整理:易县人民检察院
马秋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笔下的边塞壮歌,曾让我对天山南麓的这片土地充满想象。
今年五月中旬,当我带着组织交付的帮扶任务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才真正理解: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驿站,这里不仅有风沙镌刻的沧桑,更有新时代检察人接力奋斗的温度。
两个月的对口支援历程,既是跨越2800多公里的业务协作,更是一场关于初心与担当的精神对话,让我在大漠孤烟中读懂使命,在携手共进中收获成长。
初至轮台,于差异中见精神
初抵轮台,戈壁的辽阔与风沙的凛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更深层的认知重构则来自工作场域的切换。通过翻阅轮台县近年来的工作资料,与当地同事深入交流,我逐渐勾勒出边疆检察工作的立体图景:轮台县地域面积1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案多人少的矛盾较内地更为突出。
令人动容的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轮台检察人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智慧。以案管部门为例,2名干警承担着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维、流程监控等本职工作,同时兼顾刑事检察办案、信访接待等任务。
但他们案卷流转精准对接,数据统计严谨无误,在繁杂的数据中抽丝剥茧,在琐碎的协调中保持耐心。
实践帮扶,于精准中求实效
我们立足案管职能衔接,聚焦轮台县检察院数字检察建设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地实际,构建“问题诊断-靶向施策-机制固化”的帮扶闭环。
针对案卡填录准确率有待提升的问题,开展人工核查,逐案核查2025年1月以来受理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对照《人民检察院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逐项溯源,建立包含文书制作不规范、数据项漏填等7大类问题的台账,通过流程监控,及时反馈给办案人员进行整改,并就该情况提出对案卡进行“双重核对”的建议。
6月份,我参与了巴州人民检察院、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共同开展的案件质量评查活动,渝冀两地与巴州两级检察院业务骨干对评查案件逐案研讨,分享各地案管经验。作为保定市检察机关援疆成员,我们带去了“全流程监管”工作理念,在业务数据分析方面,提供数据分析模型,进行经验分享,为业务部门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也充分吸收了重庆渝北区检察院的宝贵经验,共同将评价指标细化为可操作的“一案一表”评查台账,精准找出问题,以查促改,并将问题汇总,与基层院开展面对面反馈,并附上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这次跨地区质量评查活动,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双向学习的修行”。
收获成长,于坚守中悟初心
两个月的实践,让我对检察工作的认知实现三重跃升。业务层面,掌握了在网络条件受限情况下的离线数据同步技术;方法层面,学会了用“弹钢琴”思维处理多项任务,将内地的“流程化管理”与边疆的“弹性工作制”有机融合;而最深层的蜕变,在于对“检察一体化” 理念的再认识。当看到我们共同优化的工作流程指引帮助承办人高效开展工作时,我真切体会到,跨越地域的协作正是新时代法律监督效能的放大器。
作为新时代检察青年,我们既要带着内地的先进经验“走出去”,更要把边疆的宝贵精神“带回来”。轮台检察人教会我的,除了“繁简分流”的工作方法,还有闪耀的“胡杨精神”和对“坚守”二字更为具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