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既有雷霆手段 更有暖心温度

日期:08-08
字号:
版面:第06版:法苑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胜男

今年5月以来,雄安新区两级法院集中优势力量,严密部署,周密摸排,确定目标区域,建立案件台账,持续开展“拉网式”集中执行攻坚行动,兼顾执行“力度”与“温度”,因案施策,灵活适用强制措施,执行中涌现出一批“暖民护企”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悬赏公告” 借助社会力量破解“人难找”困局

“法官,我今天就去法院把钱还了,能把悬赏公告撤了吗?乡里乡亲都能看到,太丢人了。”近日,雄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接到被执行人乔某的电话。

在王某申请乔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乔某以“正在筹备款项、马上还钱”为由多次搪塞敷衍执行法官,后来干脆拒接法官电话玩起了“失踪”。由于乔某行踪不定,执行法官多次前往其住所拘传未果。

为破解执行僵局,推进执行进度,执行法官在征得申请人同意后对被执行人乔某发出执行悬赏公告,通过微信公众号刊载、发动本地媒体转发、在被执行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乔某行踪及财产线索。

公告发布3日后,迫于法律威慑和舆论压力,被执行人乔某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并在亲友陪同下现身法院,一次性履行完毕全部债务。法官依法对乔某逃避执行的行为予以训诫,并处以罚款1000元的处罚。乔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当场缴纳了1000元罚款。

在处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隐匿行踪的案件时,雄县法院运用“悬赏公告+多维曝光”机制,形成“全网覆盖、邻里皆知”的效应,精准破解“人难找”难题,促使被执行人从“消极躲避”转向“主动履约”,高效推动了案件执行。

“债务重整” 系统思维解开多案执行死结

针对被执行人涉及多起案件、债务分散导致还款无序的情况,雄安法院创新“一案统筹、多案联动”的债务梳理模式,对被执行人的全部债务进行清算,同时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将“碎片化还款”整合为“逐案清偿”的闭环流程,既让申请人看到债权实现的清晰路径,也激发被执行人主动还款的内生动力。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中,被执行人王某此前因经营不善,欠下包含劳动报酬、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众多债务。长期以来,王某打工为生,每个月向每个案件申请人偿还300至500元不等欠款,有时还会中断,不仅各申请人觉得“不解渴”,王某自己也觉得看不到债务还清的希望。

安新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考虑到王某的特殊情况,主动作为,传唤王某到庭,对其未结清的债务一笔笔全面梳理,同时与各申请人强化沟通。经执行法官不懈努力,各申请人对王某境况表示理解,愿意按照各案执行立案时间调整王某还款顺序,逐案重新签订执行和解协议。

王某每月债务还款由“撒芝麻”变成了“逐案清偿”,申请人的获得感增强了,王某还起账来也更有动力了。“感谢法官,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挣钱,争取早日把案子结清。”王某握着执行法官的手表示感谢。

“基层联动” 涉民生案件执行攻坚

针对涉农民工工资、赡养抚养等民生案件,雄安法院将执行力量与基层治理网格深度融合,执行工作从“单打独斗”变为“群策群力”,确保涉民生款项“快速到位、应执尽执”,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执行的民生温度。

“收拾一下,跟我们往法院走一趟。”在一次集中执行行动中,容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来到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被执行人家,拘传一度“行踪不定,人间蒸发”的被执行人贾某。望着突然上门的执行干警,被执行人贾某顿时慌了神。

该案执行立案后,执行干警经网络查控与线下走访调查,均未发现被执行人贾某的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同时,由于贾某行踪不定,执行法官多次前往其住所拘传未果,案件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考虑到该案系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执行法官加大攻坚力度,积极协调分组包片干警、村委会干部、基层网格员、申请人等多方联动,加大对贾某行踪摸排,经不懈努力,最终了解到贾某在容城某工地务工,不定期回家居住,这为案件执行打开了突破口。

置身法院,经执行法官和村委会干部联合做工作,贾某深刻认识到了自身错误,但表示自己也在打工度日,实在是经济困难,期望能和解,并承诺手头宽裕后及时归还欠款。执行法官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做申请人思想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近日,贾某经济条件好转,将剩余欠款一次性履行到位。

“拉网式”集中执行行动开展以来,雄安新区两级法院执行干警分批分次奔赴58个村(社区)开展行动,组织搜查16次,拘传拘留被执行人137人,执结难案积案等“骨头案”154件,其中涉民生案件60件,执行到位金额1016.33万元,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