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公账户
“贷款刷流水”骗局
近期,青海省西宁市和海北州两家小微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急需贷款,相关法定代表人通过线上直播间添加所谓的贷款中介,对方表示可通过对公账户“刷流水”的方式顺利帮其获得银行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示将网银U盾寄送给对方并告知了密码。不久后,账户因交易异常触发银行预警模型被及时管控,并被公安机关冻结,企业这才发觉被骗。账户管控帮助企业避免了更大的资金损失,但不法分子也已利用账户转移了部分涉赌涉诈资金。
骗局套路揭秘
对公账户“贷款刷流水”骗局是诈骗分子针对中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专门设计的一种新型复合型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迫切、对贷款审批流程不熟悉的心理特点,以“提高贷款额度”“美化财务报表”“满足银行放款条件”等为由,诱导中小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使用自己的对公账户进行所谓的“刷流水”操作,使对公账户最终沦为不法分子洗钱的工具。
此类诈骗套路环环相扣,极具迷惑性,通常具有以下步骤:
1.精准筛选潜在目标并抛出诱饵。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如微信、QQ)或线下小广告主动联系企业主,自称是“银行内部渠道经理”“贷款中介”“金融科技公司顾问”等,以“我们有特殊渠道或内部关系,可以帮您快速获得低息大额贷款、信用贷、经营贷。” “您公司流水不足、征信有点小问题,我们可以帮您‘包装’‘优化流水’以满足银行要求。”“操作很简单,只需配合走几笔账,就能显著提高贷款成功率和额度。”等话术,对急需资金的企业主进行诱导。
2.骗取对公账户。诈骗分子在取得企业主的初步信任后,以“方便操作”“银行需要验证”“账户流水不足”“包装资质”“资金需激活”等为由,要求企业主提供其对公账户网银U盾、密码、公司公章、营业执照复印件等关键资料,根本目的是控制或深度介入该对公账户的操作。
3.“刷流水”。如诈骗分子未获取对公账户网银U盾、密码等关键资料,将告知企业主会有“合作方”或“关联公司”向该对公账户打入几笔大额资金,这些资金实为涉电信网络诈骗或赌博等非法资金,要求企业主在资金到账后,立即或短时间内通过网银转账、取现等方式将资金转到骗子指定的另一个或多个账户,这些账户往往是诈骗分子控制的“人头账户”或下一级洗钱账户。如诈骗分子成功骗取了对公账户关键资料,将自行转移非法资金,完成洗钱。
遭遇此类诈骗的严重后果
1.对公账户被采取管控措施。由于对公账户接收并转出的资金属于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涉案资金,该对公账户将被公安机关、银行管控,无法正常使用。
2.企业实际控制人涉嫌违法犯罪。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作为对公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即使因被骗而参与非法操作,其行为仍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需要接受公安机关调查,甚至可能被检察院审查起诉,最终面临法律风险。
3.产生资金损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为成功获取贷款资金,前期支付的“服务费”“佣金”会被骗走。同时,其名下的对公账户可能因涉案被公安机关冻结,导致企业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收付款,甚至账户内的自有资金也无法自由使用。此外,通过企业账户转出的涉诈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资金,还可能被司法机关要求退还给受害人。
重要提示
1.请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或持牌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要求客户通过“刷流水”的方式满足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
2.不要将对公账户的网银U盾、密码、验证工具、公章、营业执照等重要物品和信息交给陌生人,要特别警惕主动联系并承诺“包批包过”“内部操作”的贷款中介。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不会以任何理由索要账户控制权。
3.不参与任何“走账”“过账”。无论对方承诺什么好处(如贷款、返点、佣金等),都不要使用自己的对公账户为他人转移来源不明的资金。
4.在办理企业贷款或涉及对公账户操作有疑问时,请联系银行客户经理或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热线咨询核实。
邮储银行河北省分行与您共筑反诈防线——
关注金融反诈
一起守护“钱袋子”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金融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投资理财更是现代人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试图通过各种诈骗手法来侵害我们的财产安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邮储银行河北省分行特别推出这篇金融反诈指南,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1.警惕“高回报”诱惑
在众多的投资理财骗局中,“高回报”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诱饵之一。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们渴望快速致富的心理,许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上钩。请记住,任何承诺远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投资项目都值得怀疑。真正的投资机会不会轻易错过,也不会只针对少数人。
2.拒绝“内幕消息”
“内幕消息”是另一个常见的诈骗手法。骗子会声称自己拥有内部渠道,可以提前得知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的涨跌情况。事实上,这样的信息往往是虚假的,甚至有的是操纵市场价格的工具。合法的投资研究应基于公开透明的信息,而不是所谓的“内幕消息”。
3.远离非法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虚拟货币、炒黄金、炒期货等新兴投资方式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但是,这些领域也是非法集资、传销活动的重灾区。合法的投资一定要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具有合法资质的机构来进行。对于那些声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轻松赚取巨额利润的说法,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4.选择正规渠道
邮储银行河北省分行始终致力于为您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我们推出了多款优质产品,并且配备了专业的财富管理团队,帮助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投资方案。请您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详情,并咨询您的理财经理。
温馨提示: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倡导每一位客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请及时咨询官方客服或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也欢迎各位客户多多参与我们的交流互动,共同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提升自身的防骗能力。
邮储银行河北省分行愿与您携手共进,为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用智慧点亮生活的希望,用知识筑起坚固的防线,共同抵御金融诈骗的风险,让每一份信任都不被辜负,让每一份美好都被守护!
扫码领补贴?小心是诈骗!
近期,国家加大力度开展一系列消费补贴活动,你有没有趁这波福利买买买呢?
但是,也有不法分子冒用“政府部门”“财政部”“人社部”等名义,以发放各类“补贴”名义实施诈骗。
陷阱一:扫码申领补贴
某天,A女士突然被拉入一个微信群中,群内发布“2025年国家财政补贴”声明,可以扫码申领。A女士信以为真,扫码并在打开的链接内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页面跳转至“手机验证”页面,要求输入银行卡密码。没想到,A女士输入密码后,银行卡被扣款了5000元,补贴也迟迟不到账,方知自己被骗。
陷阱二:伪造“财政部文件”诈骗
近日,B先生收到一个快递,打开是两张纸:一张是“财政部文件”,另一张是“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看见这么正式的文件,B先生深信不疑,扫描了文件后面的二维码并下载相应APP。注册后,APP客服联系B先生提供身份信息进行核实,随后称B先生符合领取扶贫资金条件。两天后,客服再次联系,称补贴已发放至APP钱包,但提现需缴纳3万元“第三方平台运作费”。
在对方的指引下,B先生向对方提供的账户汇款3万元。随后发现补贴仍然不能领取,意识到被骗。
套路分析
1.伪造“财政部”“人社部”红头文件或声明,利用所谓“公章”“官方话术”打消受害人疑虑。
2.以“财政补贴”“扶贫资金”等名目吸引关注。
3.诱导扫码即跳转钓鱼网站或下载涉诈APP。
4.以“验证身份”为由,套取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5.编造“手续费”“运作费”等理由要求转账实施诈骗。
小邮提示
政府发放补贴有严格的官方流程和公开渠道,不会主动索要个人信息、要求点击链接或进行转账操作,请大家提高警惕,以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