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郭潇 古晓爱)7月24日,赤城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涉及民间借贷与遗产继承的复杂纠纷,为一个重组家庭积压六年的矛盾画上了圆满句号。
2018年,王某与张某携手步入婚姻殿堂,重新组建了家庭,二人此前各自均育有儿女。同年,王某将5万元积蓄借给了丈夫张某的亲戚——张五某、吕某某夫妇,并出具借条约定了利息。然而,命运弄人,2019年,王某和张某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
此后,王某的女儿王小某手持借条,多次向张五某夫妇讨债,却始终未果。无奈之下,王小某将张五某夫妇诉至赤城法院,要求其偿还欠款。
受理案件后,经当事人申请,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启动财产保全,冻结了张五某夫妇的部分资产。在仔细询问和调查案件事实后,承办法官发现张五某夫妇已经将3万元欠款归还给了张某的儿子张小某。承办法官向王小某作出释明:虽然该笔借款是由王某出借给张五某夫妇,但出借款项时王某和张某已结婚,该笔债权属于夫妻共同债权,王某的继承人和张某的继承人都有向张五某夫妇追讨债务的权利,所以张小某有权索要欠款。
之后,承办法官仔细核对借款金额,计算出张五某夫妇应付本金5万元及利息1万元,共计6万元,因之前已偿还张小某3万元,遂还需还款3万元,张五某夫妇对此表示同意。但在还款分配比例上,王小某和张小某爆发了冲突。王小某坚持要求分得5万元,即张小某需将此前还款中的2万元退还给她;张小某只同意将6万元平分,即每人分得3万元。同时,王小某、张小某二人对张某遗留的住房公积金分割问题也争执不下。承办法官敏锐察觉到,本案并非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而是因继承问题引发的矛盾。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决定采用“背靠背”调解策略,分别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承办法官指出,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自王某与张某结婚后至去世前,张某的住房公积金属于二人的遗产,王小某和张小某二人均有继承的权利。随后,承办法官结合借款本息数额,计算属于遗产的住房公积金金额,再次制定遗产分配方案。
最终,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张五某夫妇与张小某、王小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张五某夫妇及张小某共支付王小某借款及继承的遗产金额41000元,王小某配合办理领取张某的公积金。在达成协议后,考虑本案系民间借贷纠纷,为了彻底解决矛盾,承办法官积极引导王小某和张小某就继承张某公积金一事办理公证。张小某将协议履行款交到法院暂存后,双方一同前往公证处进行公证。公证成功后,王小某从法院领取款项后提交了撤诉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