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亚楠
自2024年11月被确定为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裁审信息比对试点以来,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与区人社部门强化协作联动,建立了信息比对和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裁审工作从“分散处理”向“协同共治”转变,着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提升争议化解质效,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双方围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难点,联合制定《劳动人事争议裁审信息比对工作实施方案》,聚焦案件数据、法律适用、风险预警三大核心维度,明确12项基础数据交换清单、8类常见争议点研讨机制及群体性争议“红橙黄”三色预警规则,为实现“协同共治”打下坚实基础。
机制创新,实现数据赋能。他们创新建立“定期信息比对+季度联席会议”双轮驱动模式:定期交换案件受理、审理结果等数据,精准筛查裁审标准差异,消除“同案不同裁”现象,截至目前已交换案件559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某劳务公司系列案件等3个典型案件,围绕法律适用、政策衔接等问题开展研讨,通过建立裁审差异问题台账,已闭环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与小额仲裁适用程序问题,统一裁审尺度,形成风险预警和矛盾化解合力。
协同共治,提升服务效能。在某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中,法院联合仲裁部门、清欠办就农民工身份认定、工资数额认定等焦点问题开展座谈研讨,通过裁审信息比对机制统一裁判标准,高效解决了该起纠纷。该机制的实施,有效打通了裁审数据壁垒,推动劳动人事争议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高效、更透明的纠纷解决路径,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鉴于此类案件情况复杂多样,各部门持续深化研讨,强化协同联动,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更坚实的机制支撑。
高新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持续深化与人社部门的协同联动,以裁审信息比对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打通壁垒,扩大案件信息交换范围,确保裁审标准统一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