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杨华娟 焦芳芳)近日,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检察院干警依托区综治中心多方调解力量,成功化解一起租赁合同纠纷,赢得了当事人赞誉。
“合同早就终止了,押金为什么不全额退还?”近日,满城区商户王某一脸愁容地来到区综治中心检察服务窗口寻求帮助。
2024年,王某承租了李某的商业铺面用于经营服装生意,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租期2年,租金按季度支付。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和电商冲击,王某生意惨淡,难以为继,在与李某口头协商并取得同意后,提前终止了租赁合同。
在结算租金时,李某认为王某提前解约的行为构成违约,应扣除部分押金作为违约金;王某则坚称双方已协商一致解约,且自己已按时支付了实际租赁期间的租金,押金理应全额退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组织调解,还找来专业律师提供咨询,但均未能使二人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王某来到区综治中心检察服务窗口寻求帮助。
“坐班”的满城检察院干警接待了王某,了解案情后,查阅了租赁合同、沟通记录、租金支付凭证等材料,并与王某深入交流,全面梳理事件脉络。原来,双方虽然口头协商了解约事宜,但并未就押金退还问题形成书面协议,这才导致如今各执一词。
检察干警耐心倾听双方陈述后,充分发挥“综治+检察”工作模式优势,联合综治中心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市场监管部门的业务骨干以及律师协会的资深律师,共同组成调解团队,为双方开展释法说理和矛盾化解工作。
调解中,检察干警从法律角度详细解读租赁合同条款以及违约、解约的相关法律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角度,强调诚信经营与公平交易的重要性;调解员则从情理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珍惜曾经的合作缘分;律师依据专业知识,为双方分析诉讼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成本。
经过多轮耐心调解,双方态度逐渐缓和。李某认识到口头协议存在的风险,王某也理解了李某的顾虑。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扣除部分押金作为短期重新招租的合理成本,剩余押金当场退还王某。这场持续数月的租赁合同纠纷圆满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工作中,满城区检察院干警通过梳理信访案件发现,大量纠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往来和琐事,多数具备调解基础。于是,该院依托区综治中心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与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紧密协作,凝聚解纷合力。今年年初,该院在区综治中心设立检察服务窗口,安排1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检察干警常驻办公,负责受理控告申诉、国家赔偿、司法救助及各类信访事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此外,为切实保障妇女、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该院专门开设维权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其诉求,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司法关怀与温暖。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检察干警共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件,提供法律咨询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