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帮“失信”企业重燃发展希望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05版:法院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董焱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石家庄两级法院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积极发挥司法引导和规范作用,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动态调整失信等级,依法依规修复被执行企业信用,给予当事企业“造血”机会,既保证胜诉权益兑现,又助力社会综合治理,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灵活执行助企业达成“新合作”——

“我们又能经营下去了”

某养老服务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被判决支付某材料公司材料款28万元。执行中,根据被执行人财产查控现状,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法院查封了该养老服务公司在建的养老中心。

考虑该养老中心属于惠民工程,建成后对于当地养老产业发展有一定作用,并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但被执行公司由于“债务危机”,处于暂时“失能”状态。法院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一次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围坐在一起,耐心细致地开展调解协商工作。

桌上的清茶换了几轮,窗外的天色从明亮到昏暗,每一次沟通,都是在拉近双方分歧的距离。被执行人渐渐放下顾虑,主动向申请人袒露心声:“咱们在项目材料供应上,其实有不少契合点,不如放眼长远,看看后续合作的可能。”这番话也让申请人动了心。法院干警与当地党员干部轮番上阵,既讲法律条文,又算经济账,更谈多年合作情谊。申请人最终被诚意打动,点头同意了被执行人提出的以其他房产担保并引入外部资金的和解方案。

随着和解协议的敲定,曾经停滞的养老中心项目工地上,搅拌机重新轰鸣起来,工人师傅们干劲儿十足,施工进度也一天天赶了上来。在该案全部执行完毕后,双方当事人紧紧握住执行法官的手,脸上满是感激:“多亏了法院从中斡旋,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眼前的难题,还铺就了长远的合作之路,真是太感谢了!”

针对有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石家庄法院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同时,采取灵活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和解力度,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加强失信源头预防。

动态管理助企业引入“新资金”——

“我们公司又能获得贷款了”

石家庄法院积极推进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工作,有力地震慑了失信被执行人,打击了失信行为。

某建筑公司因装饰装修合同纠纷被判决支付尾款1万元。申请人在多次催要未果后申请执行,灵寿县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经法院做工作,被执行人与申请人达成还款协议但并未实际履行,法院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今年1月,该建筑公司联系法院,表示公司现在虽经营困难,但仍在努力维持运转,急需贷款助力公司摆脱困境。

考虑到该案执行标的额不大,被执行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被动消极转变成积极配合,执行法官敏锐地抓住这个契机,立即联络双方,多次沟通协调。法官耐心倾听双方的隐忧,一边向申请人解释被执行人当前的经营困境,争取理解,一边鼓励某建筑公司拿出诚意,解决问题。经过几番推心置腹的调解,申请人最终同意作出让步,放弃部分执行款。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也不含糊,当场将剩余款项一次性支付到位,这起僵持许久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紧接着,法官迅速行动,删除失信信息,解除限高措施,并第一时间出具执行完毕结案通知书。这一系列高效操作,为该建筑公司解了燃眉之急,助力其贷款成功,公司最终“重获新生”。

信用修复助企业谋求“新发展”——

“我又能参加招投标了”

某园艺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判决归还某建筑公司20万元。因该园艺公司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晋州市人民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法定代表人限制高消费。

不到半月,该园艺公司法定代表人就联系法院,表示愿意和解。原来该园艺公司从事建筑绿化工作,招投标是其承接业务的重要渠道,而法定代表人作为业务拓展的核心,常年奔波各地,飞机、高铁几乎是出行标配,少了它们,很多紧急事务都难以高效推进。在法院采取失信限高措施后,法定代表人的出行受限,该园艺公司更是被挡在了招投标的“大门之外”,对公司运营带来极大影响。

为了在依法执行和保障企业生存之间找准平衡点,最大限度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晋州法院积极回应企业诉求,搭建沟通桥梁,妥善协调分歧,细致梳理症结。经过反复协调,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园艺公司不仅当场支付了部分执行款,还制定了详细的后续还款计划。随即,法院屏蔽了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并解除了限高令。该园艺公司重新获得招投标资格,法定代表人也能顺畅出行,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在信用修复工作中,石家庄法院坚持信用修复与督促履行相结合,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全面排查,符合解除情形的,及时予以修复,消除其负面信用评价,促进被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