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装修欠款久拖不结 法官调解促当庭履行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03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张新征 刘彬)近日,在定兴县人民法院第五审判庭内,一起承揽合同纠纷在承办法官的悉心调解下迎来转机,被告当庭将拖欠的装修款交到原告手中,双方握手言和。

2023年,从事装修行业的史某与经营店铺的张某达成协议,由史某包工包料,为张某的店铺进行整体装修。工程完工后,经双方结算,装修费用总额为74519元。张某在支付了40000元后,剩余款项却迟迟未予结清。史某多次催要,张某或避而不见,或以各种理由推诿搪塞。史某遂起诉至定兴法院,请求判令张某支付剩余款项及利息。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仔细研判卷宗,意识到这并非一桩简单的欠款纠纷。双方争议的根源不仅在于金额本身,更在于装修质量是否达标这一核心争议点。张某在庭前多次强调对部分工程细节不满,认为“价不符实”;而史某则坚持“一分钱一分货”,主张自己已严格履约。若僵持不下启动司法鉴定,不仅耗时耗力,还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面对僵局,法官并未选择直接开庭判决,而是启动调解程序,运用“三步走”策略化解矛盾。第一步情绪疏导,给“心头火”降温。法官敏锐察觉双方怨气都挺大,于是“背靠背”分别做二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宣泄积压的委屈与不满,为后续理性沟通奠定基础。第二步成本释明,算清“经济账”。待双方情绪平复,法官及时切入核心争议点——装修质量认定问题。“如果坚持通过司法鉴定来明确责任,会产生鉴定费用。”法官拿出相关文件,清晰地向双方释明诉讼风险与额外成本。这笔“经济账”让张某陷入沉思,史某也意识到诉讼并非最优解。第三步聚焦共识,寻求“平衡点”。法官精准抓住双方核心诉求:史某希望尽快回笼资金,张某则希望减少损失。以此为突破口,法官引导双方搁置争议细节,着眼实际解决。一方面肯定史某已完成主要工作的事实,另一方面也理解张某对部分细节的顾虑,在此基础上,引导双方作出让步,协商解决方案。

在法官抽丝剥茧的分析与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调解室内的气氛悄然转变。张某紧绷的脸庞逐渐舒展,史某紧握的拳头也慢慢松开。经过数轮细致沟通与利益权衡,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而后,张某按照和解协议立即筹措款项,将现金交到史某手中。

“真没想到,今天就能拿到钱!谢谢法官!”史某清点着现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谢谢法官,我心里这块石头总算放下了。”张某也由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