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振震)近日,蠡县人民法院通过“穿透式析责+分期履约”的调解策略,成功化解一起涉货运行业的修车服务合同纠纷,既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又缓解了债务人经营压力,实现双赢局面。
蒋某自2020年起,长期在高某经营的修车厂进行车辆养护,截至2025年初,累计拖欠修车费27600元。其间,高某多次催收未果,遂于2025年3月诉至法院,要求蒋某立即清偿全部欠款。庭审中,蒋某承认欠款事实,但抗辩称因货运行业竞争加剧、回款周期延长,短期内难以全额清偿。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精准锁定双方矛盾点。高某作为小微企业主,长期垫资维修已影响资金链稳定,蒋某从事的货运行业,因市场问题导致业务减少,存在经营危机。原告主张一次性清偿确保资金回笼,被告要求宽限期缓解周转压力。若机械判决可能触发强制执行,或将导致蒋某停运、高某债权落空的双输局面。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法官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09条、579条关于合同履行原则及金钱债务履行的规定,明确蒋某负有清偿义务。同时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调解自愿原则,引导双方正视各自履约能力。
最终,法官以柔性调解方案打破僵局,双方达成了“5+1”的分期方案,即前5期每月5000元,末月2600元。约定蒋某在协议签署当日支付首期5000元,既缓解高某资金压力,又增强双方履约信心。同时,双方约定任意一期逾期,高某可对剩余款项申请强制执行,并加收LPR四倍的利息,继续消除高某后顾之忧。
协议签署当日,蒋某当场通过微信支付向高某转账首期的5000元,并坦言:“分期方案让我有了喘息空间,一定按时履约。”高某则表示:“既拿到首付款,又有法律保障,对法院的调解方案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