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郭潇 宫向飞)7月16日,阳原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被告当庭完成赔付,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刘某受雇于某养殖场,从事肉牛的饲养、牛场的清洁等工作。2023年12月20日,在施工劳务过程中,刘某被牛撞倒,多处肋骨骨折。治疗结束后,刘某与某养殖场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却未达成一致意见,遂于今年7月10日将某养殖场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共计40余万元。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立即联系了双方当事人。经了解,刘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中尚有一子未成年。此次受伤导致刘某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也因此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减少诉累,承办法官在对案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后,迅速征得双方同意,开展调解工作。然而,在涉及赔偿金额、赔偿项目等关键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情况,承办法官没有气馁,而是通过面谈、电话、微信、短信等多种“线下+线上”方式,多次与原、被告进行沟通。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对双方有争议的赔偿项目进行逐项分析,让他们对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有了清晰的认识。
最终,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某养殖场向刘某表达了歉意,并承诺可以当庭支付赔偿款,刘某也作出适当让步。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某养殖场赔偿刘某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损失共计22万元。之后,某养殖场当庭通过银行卡转账方式,直接向刘某支付了赔偿款项。至此,该案得到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