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燕赵大地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前沿阵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与此同时,人民公安在战火中诞生、成长,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保卫人民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公安英烈精神,本刊自即日起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档案里的公安抗战故事”栏目,我们将通过珍贵的档案史料,讲述抗战时期公安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展现人民公安的忠诚本色,激励新时代公安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 讲述:邯郸市公安局 王妍君
整理:张志青
涉县,曾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驻地。冀南沃土,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抵御外侮、追求民族解放的壮丽史诗。在民族存亡关头,公安保卫工作如同暗夜明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省公安厅的档案室里,珍藏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总结:《冀南抗日公安总局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总结报告》。1941年7月7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合并冀鲁豫区和晋冀豫区,正式成立晋冀鲁豫边区,边区政府同日诞生。为加强统一领导,边区公安总局对保卫机构进行调整,设立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署公安分局。当时,日军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发动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派遣大批特务、汉奸潜入根据地党政机关内部,窃取情报,进行破坏。这份总结,正是当时抗日公安工作的真实写照。让我们透过这份文件,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总结报告第一部分指出:“奸细组织已经非常普遍”。随后对各专区情况逐一评述,例如一专区“在成安、大名、漳河三县740村中,在敌人统治下的就有549村,魏县有三分之一的村庄被敌人统治,而剩下三分之一的村庄对敌我均是两面派的态度。临漳全境我们无法进入工作”,甚至“敌人的谣言宣传力度比我们还要大,我们的群众为谣言所迷惑,敌人的谣言又快又普遍”。
面对危机,冀南抗日公安总局坚守初心,迎难而上:建立各级公安保卫机关与警卫队;编印文件,翻印读本,规范表格,填写清册,制定各项制度。在推进行政建设的同时,连续发出深入开展对敌斗争的指示。广大公安保卫人员挺身而出,同日伪特务汉奸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方面,对汪派的镇压。“破获了广宗、枣强、临清、肥乡、鸡泽等县的汪派县级领导机关,大部分县级负责分子是被我们逮捕”。另一方面,对敌探和特务人员的镇压。抓获两名来自东北的敌探。他们受过专门训练,侦查手段阴狠狡诈,善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甚至无需见面即可摸清人员底细。审讯时表面老实,实则避重就轻。王官庄敌探队正、副队长以收购棉花为幌子,四处收集情报,终被抗日公安人员捕获。对于受敌人胁迫、从事收集情报、投毒、窃取文件的群众,予以了处置。
总结的第二部分,既深刻检讨了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也客观总结了优点与成绩,体现出全面、务实的作风。
总结的最后,是经验教训。文中写到:“甲,任何问题只要掌握了政策就见到了政策的神圣与威力。乙,要想在政策上不犯错误首先要深入地了解政策、研究政策,领导机关对政策及时督导检查。丙,要想开展工作首先要解决干部问题,如组织不健全,只是空想工作是无用的。丁,要想开展工作与深入工作首先建立制度。戊,要想工作做好,必须党政民一致配合,否则工作是不易得到大的成绩。己,对每一个案件,审理必须和侦察配合,并且要有足够的时间。”正是秉承着这样善于总结、珍视经验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抗日公安工作才得以不断进步,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
据史料记载,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冀南各县相继光复。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冀南区建制。同年11月,冀南区公安局重新设立。原冀南行署所辖各专属公安局及县市公安局人员编制大幅扩充,并新建滏阳河水上公安局和一批公安派出所。至此,全区公安人员已壮大至2180名,为维护战后新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幸运,未曾亲历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作为新时代的公安民警,我们肩上的责任同样艰巨。先辈们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丰碑,正是我们永恒的灯塔与力量源泉。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们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