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京:创新技战法的技术尖兵
石家庄市公安局民警高亚京,自2009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矢志不渝奋力护航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石家庄市公安局党委建设大数据综合作战平台并投入实战应用,高亚京牵头子平台建设工作,创新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AI大模型技术,大幅提升了民警工作效率,部、省、市各级领导在调研考察平台时均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为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率先进行了有效探索。他积极锻造克敌制胜的本领,逐渐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技战法,撰写的战法调研多次在公安部、省公安厅内部刊物中发表,并在全国、全省范围推广。
高亚京在作风养成、业务本领等多方面逐渐成为年轻民警的榜样,作为“师父”角色两次参加“师徒结队”,倾尽所学所悟,对年轻民警在思想、工作、生活上进行全方位引领帮扶,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成长。目前,高亚京培养的民警已逐渐成长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在各个领域均有着突出表现。
庞琳琳:满腔热忱的国门守护者
庞琳琳,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大队教导员(负责出入境管理工作),自担此重任以来,她的身影便穿梭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的各个角落,用春风化雨般的力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在她的带领下,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牢固树立起每个受理窗口都是国门口岸的工作理念,严格把关,以昂扬务实的作风维护出入境管理秩序,用温暖坚定的力量护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庞琳琳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一次,周五下午临近下班,仍有多人等待办理业务。她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一边耐心细致地给予温馨指导。在她的妥善协调下,办理业务人员顺利完成了各项办证程序。庞琳琳心里清楚,“哪怕是加班加点,也要给每一名群众都服好务,才能踏实安心下班”。
凭借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心,她对工作从不敢有一丝懈怠,总是立马就干,干到最好。正是缘于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她办理业务和接待群众,一直保持“零差评”,群众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用实际行动让小小的“窗口”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李明华:禁毒一线的专家人才
在缉毒战场,他是让毒贩闻风丧胆的“拼命三郎”;在帮教路上,他是让迷途者重获新生的“心灵导师”。沧州市公安局新华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李明华从警10年,缴获毒品1.1公斤,破获案件80余起,用铁血与柔情在禁毒战线筑起坚固防线。
2023年初,刚调任禁毒大队大队长一周的李明华就面临重大考验:一名涉毒人员驾车逃窜。他带队连续奋战72小时,在嫌疑人藏身处蹲守10余小时后,毅然冲入10多人聚集的房间实施抓捕。“下次我还是第一个上”成为他的行动宣言。他创新“旧案复盘”等技战法,2024年入选河北省缉毒执法专家人才库。
“吸毒人员最需要被接纳。”李明华建立帮教档案,为戒毒人员提供解决就业等服务百余次。在他的努力下,沧州市新华区实现吸毒人员“零复吸”。他举办“禁毒宣传过暑假”等特色活动,担任中小学禁毒讲师授课300余场,建设的社区禁毒教育基地接待群众5000余人次。
李培兵:守护油区平安的“拼命三郎”
李培兵,冀中公安局瀛州分局留楚派出所二级警长,扎根油区基层17年,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受到嘉奖4次,获评全国油区治理先进个人。
李培兵是分局里公认的“拼命三郎”,大家说“他对工作有一种忘我的执着”。他总结运用“三从三化”工作法(现场出发专业化、侦审入手一体化、追逃着力数据化)打击涉油犯罪。2022年,他在零下15摄氏度的寒夜蹲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盗电案,挽回损失百万余元。
面对省公安厅交办的复杂案件,他与同事“双线并进”侦查,三天三夜不眠攻坚,最终抓获130余人,追缴涉案资金千余万元。近一年来,他多方奔走,耐心调解,化解各类纠纷140起,成功率100%;巡逻3万公里,协助回收井场7个,排查隐患200余处,实现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派出所条件艰苦,他倡导“扎根”精神,指导改善民警备勤、办公、就餐条件。他为老民警举办温馨退休仪式,积极为青年民警争取入党机会。李培兵以忠诚与担当,在油区一线谱写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奉献篇章。
赵海超:渔村社区的“安心卫士”
在沧州歧口渔港,省公安厅海防管理总队沧州支队歧口海防派出所四级警长赵海超,这位“90后”社区民警用9年时光,将“服务员”“守护者”“解铃人”三重身份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办起事来,让群众安心。2次三等功、5次嘉奖的背后,是他用脚步丈量出的警民连心路。
赵海超创立警民爱心联盟,汇聚社会力量帮扶困难群众,他的走访笔记里记满每家每户的冷暖,全年帮群众解决找工作等困难20余件。他创新“四位一体”警校共建模式,担任多所学校法治副校长,今年以来开展防诈、防溺水等宣讲30余场,护辖区一方平安。通过每日推送预警信息,为渔民们打好安全“预防针”。 他通过独创的“情理法”三步调解法,9年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当事人送来的锦旗挂满调解室。耄耋邻居因宅基地纠纷十年不相往来,他连续调解两周,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赵海超用心诠释:社区警务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润物无声的坚守。
于小伟:把群众当亲人的“爱心民警”
张家口市公安局宣化分局侯家庙派出所副所长于小伟创新“脚板+板凳”工作法,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居民社区,倾听民声、调解纠纷。今年以来,他成功调解纠纷3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98%。
2025年3月的一天,群众紧急报警,称一名男子落入一条深达3米多的灌溉渠,急需救助。于小伟立即带领警力赶赴现场,在渠内空间极为狭窄,仅能容纳一人勉强通过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跳入水渠。然而,令大家意外的是,落水男子对救援表现出强烈抵触情绪,不断向更深处退缩。于小伟用温和的语言安抚男子情绪,并为其递送食物和水,逐步取得信任。经过近半小时的劝导,于小伟终于引导男子慢慢向外移动,将其安全救出。
此前,于小伟还接到过一次求助警情,是一名司机从内蒙古运回一车牛,在卸车时有十余头牛受惊跑掉。接警后,他联合救援队顶着寒风,翻山越岭,最终在后山荒地将13头牛全部找回,为失主挽回损失20余万元。
一桩桩暖心小事,诠释了他“把群众当亲人”的赤子情怀。
雷霆:勇往直前的警队先锋
从火场逆行到暴雨中架起“生命浮桥”,从深夜苦读钻研法律到挺身一线抓捕在逃人员,保定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一级警长雷霆用担当诠释着守护安宁的职责使命。
2019年,雷霆转业至保定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他写空42支笔芯,笔记本摞起一尺高,最终经过三年苦读,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考取中级教官证。他不仅自己钻研,还主动组织法律培训,用实战案例讲解关键环节,成为同事眼中的“活法典”。
他日常工作岗位是保定火车站警务站,主要承担着火车站应急处突和服务救助群众的职能。今年3月,辖区一处工地突发火灾,接警后他与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顶住热浪切断火路,为消防救援赢得了时间。他研判线索、拓展职能,带队抓获多名在逃人员,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
警务站的“小事”是他的日常:帮外地老人激活存折返乡、暴雨夜蹚污水背出5名被困群众……在服务群众的现场他从不缺席。
孙家乐:真心服务群众的“90后”副所长
衡水市冀州区公安局码头李派出所副所长孙家乐,面对基层派出所千头万绪的工作,用“创新之心”“帮扶之心”“守护之心”诠释新时代民警的担当。
创新服务解民忧。2024年4月,农村宅基地确权高峰期间,孙家乐创新推出“三色对照单”(黑/蓝/红标注材料要求)和线上预审系统,带领团队深入33个村庄设立流动咨询台,提前审核材料。这样一来,让群众排长队转变为数据“多跑路”,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真情帮扶助新生。孙家乐为刑满释放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坚持“急其所急、解其所惑”原则,帮助5人顺利回归社会,用行动擦亮从警初心。
雨中守护显担当。一个暴雨夜,78岁的一位患病老人走失。孙家乐带队调取监控、协调村委广播,冒雨搜寻3个小时,最终在一处公交亭发现浑身湿透的老人后,脱下警用雨衣为其保暖并安全送返。
从优化服务的“小创新”,到帮扶特殊群体的“大情怀”,再到危急时刻的“坚定背影”,这位“90后”副所长用脚步丈量着民情、以真心温暖着民心。
殷利国:乡村治理的“智慧枫警”
从“零成本”视频全覆盖到“点餐式”调解,定州市公安局杨家庄派出所所长殷利国用创新思维破解农村治理难题,用科技与温情编织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乡村样本。
殷利国联合电信公司打造农村智慧警务,通过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车辆实时监测、AI摄像头一键报警等功能,将“智慧化”社区警务管理融入辖区社会化治理,辖区盗窃案下降62%,治安警情减少23%,打造出全省闻名的“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智慧警务样板。他建立“融调解中心”,整合司法所、法庭等力量,实现矛盾“一站式”化解。他创新“点餐式”调解,让群众从112名调解员队伍中自选信任的调解员解决矛盾纠纷。2024年,辖区内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针对涉案未成年人,他建立“一人一档”帮教制度,联合家庭、学校开展精准帮扶,助他们重返校园或就业。一年来,辖区平安校园建设卓有成效。
范书泉:奋战在公安战线上的“老黄牛”
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范书泉,从警三十五年来,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受到嘉奖2次,获评2023年度“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
在张家口市康保县扶贫期间,他扎根塞外,协调修建5公里道路,维修安装路灯110余处,带领村民学习土豆种植技术,为集体创收25万元。
2025年春运期间,为应对机场“黄牛”揽客乱象,他身着便衣摸排航站楼附近停车场,后联合多部门制定《依法治理违规揽客行为执法指引》,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依法治理乱象。法制审核工作中,他在近三年组织案件会商73次,审阅案卷358本,建立28卷执法台账,以“案卷零差错”守牢执法生命线。2025年2月,他牵头侦办重大电诈案,梳理百余条银行流水,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破案,追回涉案资金15万元。
从塞北乡村到空港枢纽,范书泉以三十五载藏蓝岁月诠释不变信仰:“对党忠诚的誓言,要用一生去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