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文秀
“房子住得好好的,邻居改建后着实影响了我们的出行!”深州市退休教师张某因邻居改建房屋大门地基太高影响出入问题,与对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深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了解情况后,随即将相关问题交办至矛盾纠纷化解专班。专班成员先后到张某及邻居家中了解情况,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反复探讨问题解决办法。他们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双方着想,规劝两家人珍惜邻里情分,相互理解包容。经过前后6次不懈努力,最终,双方均表示愿意做出让步。专班成员趁热打铁,立即协调社区、住建、民政等部门为邻居重新铺设了大门地基和门口护坡,解决了互相出进不便问题。至此,龃龉三年之久的两家终于握手言和,彻底化解了干戈。
这是深州市综治中心调处的一起典型案例。近年来,深州市委政法委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稳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书写平安建设新篇章。
完善体系 筑牢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根基
深州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的综治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各级综治中心职责定位,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责任层层压实。
该市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对综治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由政法委牵头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入驻。在场所设置上,进一步整合信访接待大厅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科学划分出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个功能区。在运行机制方面,综治中心完善从统一受理到分类流转、督办、反馈、分析研判的闭环管理,并在党委领导和党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对办理程序和化解结果进行严格督办。综治中心还不断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搭建信息共享桥梁,推进部门数据互联互通。
聚力蓄势 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服务效能
为切实发挥居民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深州市构建村(社区)、乡镇和市级“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网格1918个,共有网格员2074人。网格员深入开展进万家、访民情、化矛盾、优服务活动,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网格、风险隐患消除在网格,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综治中心整合各类信息数据资源,研发“枫e深州”微信小程序,实现网上矛盾纠纷收集、分流、交办、督办、评价、分析研判等功能,群众可扫码直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功能专区。程序运行以来共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矛盾纠纷2321起。
综治中心聚焦“多元化解”,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行业调解等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共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77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6%。同时,综治中心积极推进调解力量下沉,贴近群众排难事。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隐患2000余起。
机制赋能 激活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活力
某家具制造公司坐落于深州市,20余名工人因被公司欠薪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深州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排查中发现隐患后主动介入。工作人员联合劳动监察部门人员数次深入工地实地调查欠薪情况,并向公司负责人反复陈述利害关系,督促其履行合同义务。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工人们拿到被拖欠工资。
立足于将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州市综治中心坚持防范在前、源头治理,推进排查机制常态化。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基层干部等力量的作用,每日开展巡查走访,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实现信息实时录入、分析和预警,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该市实行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研判机制:市级层面,每周由市委政法委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一次研判会议,对重大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集中会商,制定解决方案;乡镇层面,每天由综治中心组织“两所一庭一办”等相关单位进行研判,及时解决当天发现的问题;村(社区)层面,每周由村(社区)综治中心组织召开研判会议,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今年以来,通过三级研判机制,综治中心成功解决了6起重大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
综治中心推行群防群治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协助做好治安防范、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构建群众自治、群防群治的新型社会稳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