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昔日好友因借款对簿公堂 法官“回忆杀”让友情归位

日期:07-14
字号:
版面:第04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 牛晓静

在基层司法实践中,化解矛盾不仅仅止步于定分止争,还要注重修复人心。日前,易县人民法院秉持实质解纷理念,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好友间的借贷纠纷案,不仅让法律“归位”,更让昔日情谊“回归”,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刘某与王某是农资生意场上令人艳羡的“黄金搭档”。在往昔岁月里,两人毫无保留地互相分享行业动态,携手在生意场上披荆斩棘、并肩前行。他们一起探讨市场趋势,共同应对经营难题,每一次的合作都充满了默契与信任,成为彼此生意路上的坚实依靠。

2024年夏天,王某在拓展业务时遇到了资金难题。为了抓住商机、推动业务发展,他向刘某开口借款。刘某念及多年情谊,毫不犹豫地拿出8万元现金借给了王某。王某感动不已,并写下借条,承诺一定按时还款。

然而,之后的王某生意受挫、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还款。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王某甚至不敢接听刘某的电话,试图用逃避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无奈之下,刘某将王某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卷宗,深入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发现刘某、王某曾经关系十分亲密,这份深厚的友谊来之不易。如果简单一纸判决,不仅可能让王某的资金链彻底断裂,使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更可能让两人多年的情谊从此化为乌有,再无修复的可能。经过慎重考虑,法官决定优先采取调解方式化解矛盾。

调解初期,双方气氛剑拔弩张。见此,法官轻轻翻开两人微信中的聊天记录,缓缓说起当年秋收时,两人深夜冒雨帮对方抢收货物的往事—— “路上积水很深,车子差点陷进去,可你们谁都没退缩,就想着护住对方货物。当年能为彼此拼命,现在怎么就为了8万块钱,把这么深厚的友谊破坏了呢?”

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两人记忆的闸门。刘某和王某的眼眶渐渐湿润,往昔共同奋斗、相互扶持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法官趁热打铁,耐心地询问王某目前的经济状况,仔细分析他的实际还款能力,然后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分期还款方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最终接受了分期还款提议。

调解结束,两人并肩走出法庭。王某主动伸出手,刘某也紧紧握住,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隔阂与误会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王某哽咽着说:“等生意好了,一定请你喝庆功酒!咱们还像从前一样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