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振震)近日,蠡县人民法院通过“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商事解纷机制,仅用7天时间,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为7.16万元的涉企加工合同纠纷。承办法官通过“释法明理+行业调解”的模式,促成双方以“现金+抵货”方式当场履行完毕,实现“护权益”与“保经营”的双向平衡。
原告蠡县某皮业公司长期从事皮革加工业务,二被告林某、刘某自2021年起合伙经营皮毛制品,累计委托原告加工皮革制品十几批次。2023年末,双方对账后确认二被告欠付加工费7.16万元,二被告出具欠条约定2024年底前清偿。2025年1月,二被告逾期未履约,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全额清偿本息。
庭审中,二被告提交银行流水、库存清单等材料,证明受皮毛市场波动影响,应收账款积压导致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法官认真分析案情,发现该纠纷案件化解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履约能力失衡,原告作为小微民企,回款压力巨大,现金流关乎企业继续运营和员工薪资发放,而二被告库存积压了价值超20万元的皮毛,现金流也几近枯竭;行业特性掣肘,皮毛制品存在很大的价格波动,若机械判决可能导致货物贬值、债权缩水;执行两难困局,被告主要资产为皮毛原料,司法拍卖或将导致行业信誉受损、经营停摆,而且司法拍卖很难达到市场最高价格。
分析完案件难点后,法官主动为当事双方释法明理,积极开展调解工作。法官主动联系留史镇当地的皮毛行业协会,组建“法官+协会调解员”的联合调解团队,采用“背靠背磋商+现货折抵”的调解方案,引导原告考虑行业账期特性,参照皮毛行业交易惯例,将被告价值5万元的皮毛纳入抵偿范围。原告同意“现金+抵货”方式,并主动减免1600元,将债权金额确定为7万元。
该案调解成功当日,被告筹措2万元现金完成支付,并在全程录像的情况下,清点、移交了价值5万元的皮毛货品,无需再面对后续的执行压力。原告收到全部款物后,也避免了后续的执行困难问题,实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