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预防新型诈骗 守护资金安全

日期:07-10
字号:
版面:第04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心数字人民币投资诈骗 一个不慎可能就中招!

家住河北的张先生在网络上接触到“数字人民币与国债”推广业务,对方宣称系“正规投资平台”,参与者不仅能获取高额收益,还有“下级分润”“下级投资分红”等福利。张先生心动不已,轻信其“官方背景”宣传,随即按照对方提供的网站注册参与。起初,他通过小额投入确实获得了一些收益。然而,随着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前期投入的本金却无法提取了。此前联系的推广人员也失去踪影。张先生察觉受骗后报警求助,这才得知,所谓的数字人民币推广业务,竟是诈骗陷阱。

诈骗套路拆解

安全锦囊

1.谨慎对待投资信息。审慎甄别投资渠道,坚决拒绝参与“高收益理财”“数字人民币投资”等不明项目,警惕“熟人推荐”“限时福利”等话术包装下的诈骗陷阱。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非正规渠道传来的投资消息,牢记通过官方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正规途径核实信息真实性。

2.守护个人财富安全。不随意按照陌生人指示操作,切勿向陌生APP或网页授权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敏感权限,避免在非官方渠道输入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关键数据,不向他人透露验证码信息。养成定期查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和银行账户交易记录的习惯,关注银行动账通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一旦察觉资金操作异常,立即联系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采取挂失、止付等措施,尽可能减少资金损失。

3.及时求助公安机关。若遭遇可疑情况,怀疑自己被诈骗,不要犹豫,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公安机关具备专业的侦查和追赃能力,在诈骗发生的第一时间报警,能为挽回损失争取更多机会。

1.假冒正规投资项目。诈骗分子利用人们对新兴金融产品的好奇与信任,打着“数字人民币国债投资”的旗号,伪装成正规投资项目,编造高收益的虚假承诺,还设置各种诱人的分红模式,让投资者误以为发现了“财富密码”,从而放松警惕,轻易入局。

2.诱导资金投入。受害人刚开始小额投入后,往往能即时获得数十至数百元的“甜头”返利。在取得受害人初步信任后,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诱导其加大资金投入,比如声称投入越多分红越高、有内部优惠名额限时抢购、邀请码等。同时,还会鼓励受害人发展“下线”,以获取更多“分润”,进一步扩大诈骗范围,让受害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3.限制资金提取。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便会启动“收割”程序,通过伪造系统故障提示、增设提现门槛、篡改账户操作权限等手段,逐步限制资金提取路径。待受害人察觉资金提取受阻时,资金已通过多层级账户拆分、跨境转移等方式被迅速转移,追回难度极大。

谨防不法贷款中介“债务重组”风险

“债务重组”的套路

如何避免陷入“债务重组”陷阱

“债务重组”风险重重

1.借新还旧。不法贷款中介以“债务优化”“帮助解决债务问题”等名义,为贷款偿还压力较大或已逾期的消费者推荐“无抵押信用贷款”,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促成贷款机构发放相关贷款,实则是用于“置换”消费者原有贷款,而贷款中介根据消费者征信情况收取高额手续费。

2.高息垫资。不法贷款中介以帮助消费者“养好征信”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向其申请垫资,再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偿还垫资。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首先收取一笔不菲的垫资费,促成贷款后再按放款额的一定比例收取高额服务费。

邮储银行提示您,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

高额费用造成还款重压。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以贷还贷”或使用过桥资金时,巧立各种名目收取费用,如服务费、手续费、垫资过桥利息等,“债务重组”后的综合资金成本远远高出正常银行贷款息费水平。尤其是通过中介垫资再贷款偿还垫资的方式,这种“债务重组”方式不但无法真正减轻债务负担,反而可能使资金链断裂,陷入更为严峻的还款困境。

违规“倒贷”风险。贷款合同对贷款用途有着明确规定,而“债务重组”所涉及的“倒贷”行为明显违反了合同约定,消费者需承担违约责任,银行可要求消费者提前还款或者解除贷款合同,个人征信也会因此留下污点。

信息泄露风险。在“重组”“优化”过程中,不法中介会收集消费者身份信息、账户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可能会因管理不善或为谋取非法利益,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出售用于非法用途,如诈骗、恶意借贷等。

贷款欺诈风险。消费者可能在不法中介的诱导下,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材料向银行申请贷款,该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可能触犯法律,面临法律的严惩。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债务重组”陷阱,广大消费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警惕虚假宣传。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和诱导,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

二是增强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金融知识,了解债务重组的基本概念、合法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不断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才能在面对不法中介的诱惑时,准确识别其中的陷阱,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是选择正规机构。寻求债务重组或其他金融服务时,应向正规金融机构咨询债务重组的可行性及合法途径,获取准确的信息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在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之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内容,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四是规范使用贷款。申请贷款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贷款材料,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如对有关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热线等进行咨询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