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媛媛
初识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高娜,是在她一天之内调解成功4起案件之后。
在对高娜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她思路清晰、侃侃而谈,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昂的语调,在对案件成功调解进行剖析时,她的一句“真诚沟通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让我回味良多。
在石家庄法院这片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法槌、守公平正义,心怀群众、解纷析理;他们如璀璨明灯,照亮法治的天空;如熠熠星辰,指引正义的道路。而高娜便是其中之一,她用对法律的忠诚、对工作的热忱、对当事人的责任,在审判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
案情记录本:
小细节彰显大智慧
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石。高娜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对法律知识强烈的探知欲望,总是及时学习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深入研究各类疑难复杂案件,抽丝剥茧,精准把握案件的核心要点,为公正裁判奠定坚实基础。
在她的案头,有几沓被手工装订成册的A4纸。时间、案号、上诉请求、案情分析……手写的字迹清楚、整齐。
“我给它起名‘案情记录本’。”高娜说,在二审案件的审理中,庭前阅卷是法官把握案件脉络、厘清争议焦点的关键环节,“为了方便梳理案情,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用于‘一案一记’,一个案子一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在庭前得到充分梳理与准备,挺方便的。”
翻开“案情记录本”,每一页都记录着案件的核心要素:着重标注当事人上诉理由与原审判决的冲突点,锁定二审争议焦点和审理重心;以时间轴形式梳理已查明、无争议事实,避免重复调查,提升庭审效率;逐条列出存疑证据、待证事实和提问提纲,确保高质量庭审;手绘思维导图明晰多方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复杂纠纷一目了然。因为记录得比较详细,开庭询问也有针对性,很多当事人反馈说,法官对自己的案子掌握得清晰明了,愿意听取法官的意见。
“二审不是简单的重复审查,而是对争议的再聚焦。”高娜常对法官助理强调:“庭前吃透卷宗,庭审才能有的放矢。”这种严谨的阅卷习惯,不仅缩短了庭审时间,更让每一次法庭调查都直击要害,裁判文书说理也更加透彻有力,赢得了当事人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灯光下的奋战:
提质增效不是一句空话
加班,对于高娜来说,是工作常态。堆积如山的案卷,时刻在鞭策着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司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法官应当始终坚守的信念。”在处理一些涉及民生的案件时,她更是秉持着高效的原则,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及时得到维护、矛盾得以早日化解。
500页的电子卷宗、150页的银行转账流水、近30次的电话沟通、25天解决当事双方多项纠纷……这是高娜在审理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时的一组数字。
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偿还女方母亲名下房屋贷款,在离婚时此事项未处理,男方认为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女方拒绝支付、态度坚决,男方言辞激烈、情绪激动。庭审时,高娜了解到,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矛盾就比较大,关系紧张;离婚后,除了起诉的这一个纠纷,双方在经济上、孩子抚养权和探视方式上,都存在矛盾。
“我不接受调解,一分钱也不会给。”高娜第一次打通女方电话时,对方态度十分坚决,明确表示不愿意配合调解,甚至不愿意听法官说话。女方因工作关系,只有晚上8点之后才有时间。高娜每天8点之后给女方打电话开展调解,在坚持打了两天电话之后,女方突然问:“法官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吗?”“白天你上班不方便接电话,反正我也是要加班的,这样咱俩的作息时间正好一致了。只要便于双方沟通,能解决你们的矛盾,晚一点也没关系。”听着高娜真诚的话语,女方终于认识到,法官是真心想帮忙解决问题。自此之后,到结案之前的近两个星期内,高娜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至少会给双方各打一个电话,通话短的半小时,长则四五十分钟。慢慢地,男女双方的意见趋于一致,对法官也越来越信任。高娜通过不懈努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双方的矛盾从根源上得以化解。
审判工作中,高娜始终将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认真细致地审查每一份证据,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向当事人传递司法的力度和温度,让提升审判质效不只是落在纸面上,更落在当事人的心坎上。
司法“和力量”:
将定分止争落到每一个案件中
“你们是法院的吧,快给他们两家调和调和吧,多少年的矛盾了。”高娜来到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当事人所住小区时,周围邻居说。
双方当事人是楼上楼下邻居,因不明原因漏水,导致楼下住户天花板、家具多处受损,双方处理过程中多次发生冲突,最终楼下住户为发泄愤懑堵塞了楼上住户的下水管道,持续四年的积怨随时可能进一步激化。
高娜在阅卷时发现一份聊天记录,显示在漏水初期,当事双方曾互相体谅并协商维修方案。她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细节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庭审结束后,高娜耐心倾听双方讲述事情原委,以聊天记录为切入点唤醒邻里旧谊,最后结合法律规定阐明法律责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倾听——共情——引导”的三步调解策略在经过多次沟通后显现成效,双方情绪终于缓和,同意高娜到现场勘查并愿意接受调解。
面对纠纷,当事人最需要的是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高娜与楼上住户共同分析可能存在的漏水点、查看其为寻找漏水点所做的拆装工作、倾听其所思所想;与楼下住户描述楼上住户所做的努力和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深入了解其所采取行为的原因、积攒怨气的缘由……在高娜的反复沟通和疏导劝解下,上诉人撤回上诉,双方的邻里关系得以修复。
高娜深知,单纯以判决结案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因此,一直以来,她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运用法律规定、情理道德等,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许多纠纷双方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缺一座理解的桥。”高娜坦言,法院处理纠纷化解矛盾需兼顾“破局”与“疗愈”,无论是家事纠纷中化解双方情感积怨、守护未成年人权益,还是邻里冲突中缓和对立情绪、修复社会关系,都需要法官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将刚性法律转化为柔性实践,用司法温情融化坚冰,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更触摸到法治背后的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