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日期:07-04
字号:
版面:第06版:法苑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郭腾)“我同意分期还款,一定按时履行!”“只要他守信,我愿意再给一次机会!”6月26日,在深州市人民法院调解室内,一起因借款引发的纠纷,在审判员张蜀敏的耐心调解下得以化解。原告陈某与被告贺某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司法温情给这起历时多年的借贷矛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年,贺某因生意周转急需资金,向同村的陈某借款。陈某二话不说,拿出积攒多年的辛苦钱相助。起初,贺某按期支付利息,二人建立了互信基础。然而,随着生意失利和经济压力的增大,贺某的还款逐渐停滞。2022年,贺某重新出具了欠条,承诺连本带息偿还10.88万元。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贺某仅在今年3月支付2000元后不再给付。年近七旬的陈某多次催讨无果,无奈诉至法院。

调解过程中,贺某向法官坦言,自己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家庭负担沉重,他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女儿正在读大学,儿子刚上初中,学费和生活费让他捉襟见肘。“我每天起早贪黑打工,可收入勉强够孩子上学,实在拿不出钱一次性还清……”他低着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张蜀敏抓住双方“重情义”的特点,一方面向贺某解释了其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另一方面引导陈某体谅贺某的实际困难。最终,陈某被贺某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其每月偿还1500元,直至还清剩余欠款的方案。“只要他守信,我可以等!”陈某的话让在场的人动容。

分期还款既保障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又给了被告喘息的机会。在签署调解协议时,被告贺某郑重承诺:“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还清!”而陈某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法院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的举措,也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