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日期:06-26
字号:
版面:第06版:平安·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 闫柏源 吴晨彤 赵盛霖

王奕婷 邵一玮

河北省作为长城资源最为密集的省份,境内现存长城总长2498.54千米,资源认定总量位居全国第二。近年来,长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逐渐增多,成为破解跨区域、跨部门难题的重要法律手段。实践中,还需持续加大公益诉讼力度,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以高质量司法实践推动长城文化遗产保护。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不断推进。2024年,河北省检察机关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占68%,民事公益诉讼占32%,为推动解决长城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等问题提供有力支撑。长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机制不断健全。2021年,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规范长城保护和发掘利用。2022年,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法院设立长城文化保护法庭,探索民事、行政、刑事“三审合一”模式,加快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案件集中高效审理办理。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广泛参与。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累计培训专职及志愿者保护员2000多人,设立省级“长城保护公益基金”,专项用于长城抢救性维护,河北省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覆盖率,从2019年的45%提升至2024年的78%,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司法诉讼+社会协同”保护格局。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持续在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司法实践、运用新技术等方面探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主体地位、诉讼范围、程序规则等,细化法律责任,提供法律依据。推动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加强协作。建立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常态化协作机制,重点问题共同协商,加强信息共享,对行政机关整改案件跟进监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提起诉讼。健全线索发现与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对长城全方位、动态监测,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完善证据调取程序,制定长城损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明确证据采集认定标准。学习借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及阿布辛贝神庙保护案例做法,推动政法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共同行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保护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