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志鹏
6月13日清晨,枣强县马屯镇某村的小麦已陆续开镰收割,但两户农民(甲方)却心急如焚——两家种植的4亩晚收小麦,竟在一夜之间只剩整整齐齐的麦茬!沉甸甸的期盼就这样落空,他们焦急、愤怒下选择了报警。
枣强县公安局马屯派出所指导员刘影、民警孔令斌第一时间深入麦田踏查。两家麦地相邻处,只有某承包种植户(乙方)地块尚有部分小麦待收。民警察觉到,甲乙双方麦茬收割风格一致,田间轮辙深浅角度无二!民警当即联系了该承包户到场。面对指向清晰的现场细节,其迅速回忆核实:6月12日晚上,自己将收割机师傅带到地头简单确认了一下麦田后便离开了,确实是自己疏忽了,没有说清楚。司机师傅后来也确认甲方的小麦确实是被误收了。
乙方主动认领了自己的责任,但在赔偿协商的关键时刻,双方却对计价方式产生争执:乙方坚持按当地普通大田收购价标准,但甲方坚决不同意这种赔偿,强调这块田地倾注心血、精心施肥打理数年,投入远超常规田,产量与品质也超过周边普通地块。“我们还想留下一季的小麦种子,这下全没了!”甲方情绪激动地表示。
双方互不相让,一时僵持住。刘影凭借在派出所工作10年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马上展开细致入微的情感疏导与法理引导。作为农村出身的他,非常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与对劳动成果的珍视——“每一粒小麦都是心血和汗水”,引导乙方充分理解村民的关切与合理诉求。同时,他还为双方厘清责任边界与合理赔偿范围。
终于,双方感动于民警的赤诚与公正,各退一步,在民警见证下,以一份务实合理的调解书达成了谅解:乙方充分理解农地价值,支付了一笔双方认可的赔偿款,甲方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