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亲哥俩因承包地租金“红脸” 村调委会耐心调解化“心结”

日期:06-23
字号:
版面:第04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 吕学伟

日前,在大名县清风苑养老院生活的张二山(化名),脸上终于绽开了久违的笑容,多年来困扰他的心事一朝消散,养老院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添增了几分安宁。

不理家事,失亲情

张二山是大名县杨桥镇某村的村民。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外出做生意,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劲头挣了不少钱,成为村里较早一批在市里买房的人,一时间成了全村人都非常羡慕的对象。然而,后来他沉迷于喝酒,且逐渐上瘾,酒后脾气暴躁、难以自控。妻子无法忍受他的酗酒嗜好和坏脾气,最终与他离了婚。一双儿女也一分为二,由于张二山过错较大且儿子正在上学,他便带着已成年的女儿净身出户,房子留给了前妻。原本生活顺遂的他,就这样亲手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离婚后,张二山酗酒的毛病始终不改,时常顾不上经营买卖,不久便直接散了摊子。收入没了,加上之前也没有多少积蓄,张二山的生活陷入异常窘迫的境地。某天,他突然想起老家还有自己的5.4亩承包地,即使不耕种,将地租赁出去也能补贴一些生活费用。然而,多年来,这块地一直都由哥哥张大山(化名)耕种,而且家里的大事小情也都由其负责,张二山从未操过心、出过力。

当张二山提起承包地租金一事时,张大山顿时火冒三丈。村里组织集体打井、维修耕地水利设施需平摊费用时,他说地是张大山种的,拒绝出钱;家里老人看病找不到他,打电话要钱也是一分不给;父母相继离世,所有费用全由张大山承担。每次提起这个弟弟,张大山都气愤不已。

讨要租金,理难平

一开始,张二山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哥哥索要租金,言辞还算委婉。后来,张二山“嗜酒如命”的恶习难改,并因饮酒过度致病致残,生活愈发艰难,这5.4亩地便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起初,张大山还愿意见他,数落一下他的不是。可张二山听不进去,态度十分恶劣,始终认为地是自己的,就该给他租金。张大山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地是他的,父母也是他的,赡养父母的孝道本应由他和自己共同承担。但张二山口袋空空,自然不愿意认赡养父母的账,还百般狡辩自己不应出赡养费的理由,比如村里都是谁跟老人住谁就该养老人,老人偏心给他留得多等等。张大山越听越生气,再也不愿意见他。

其间,张二山托了许多人去做张大山的工作,都没成功。张二山的女儿想通过诉讼解决纠纷,但考虑到即使官司赢了,这么多年的租金也难以要回,而且想到父亲的所作所为,她便开始打退堂鼓。可她一个人养父亲的压力也不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村调委会主任李昌海。

李昌海对他们家的情况十分了解。自从张二山外出做生意后,就很少回家,家里大事小情都是由张大山张罗。张大山多年给父母看病、先后安葬二老花光了积蓄,外面也欠了很多债。如果两人平摊这些费用,即使张大山再种这5.4亩地20年,也难以弥补花费。但看看张二山当前的状况,困难确实摆在眼前,一头是情理,一头是法理,哪头都是难题,两头都得兼顾。

情法并用,止纷争

当天,村调委会便召开了调解研讨会,发挥集体智慧找症结、析案情,最后一致认为,应从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运用法理的力量、情理的温度推动问题解决。

首先,李昌海赶到养老院,找到了张二山,告诉他如果土地连续两年撂荒不耕种,村集体是可以收回去的。张二山一听急了,地一直由张大山在种,怎么就荒了?自己的地自己收租金天经地义。李昌海接着说:“村里每年都有荒着的地,你保证每年都能租出去吗?如果不是你哥哥种着地,这20多年,你能保证一直都有村民承包?”听到此处,张二山迟疑了。见此,李昌海赶紧趁热打铁,说道:“村里考虑到你的实际生活情况,这地村里还承包给你,父母的赡养费、丧葬费我们跟你哥哥协商,最大限度地帮你争取租金,可以吧?”张二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李昌海又找到张大山和他的儿子,从法理的角度对他们讲道理:“村里把地分给了张二山,这地的使用权就是张二山的,如果张二山不同意你耕种,你们两人又没签订承租协议,张二山可以随时收回。”“俺种了这么多年,说收回就收回了?”“土地的使用权人是人家的,当然人家有处分权了!”听到这里,张大山父子有点慌了,毕竟这几年村里发展大蒜产业,5亩多地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看出张大山父子俩的犹豫,李昌海接着说道:“张二山未尽他应有的孝道,是他的过错,让他从土地承租金上适当让予一些。”张大山寻思了一会儿,认可了这个处理结果。

6月3日,李昌海把兄弟俩都请到了村委会,双方在调解员的见证下签订了承租协议,由张大山按每亩600元的价格租种,一年一结,每年的6月30日前支付承租金。当张大山将今年的租金一次性交付弟弟时,这场跨越多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