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胜男)近日,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因漏水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办案团队通过情理法并用,耐心向当事人释法说理,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家住某小区一楼的住户耿某家漏水,致使楼下李某家的地下室遭了殃。漏水发生后,小区物业及时通知远在外地的李某赶回来处理。李某打开地下室门,看到地下室屋顶墙面,其爱人熬夜数日手工制作的刺绣作品,以及从事教师工作十几年来积累的教学教案硬盘等物品受损,心急如焚,赶快与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对受损物品展开挽救清理工作。经查,漏水是因耿某家中空调冷凝水渗入地下室所致。双方当事人多次协商赔偿问题无果,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桥西区法院平安南大街人民法庭庭长骆新颖收到案件后,向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得知,双方主要对漏水现场物品损失情况争议较大。漏水发生两天后,李某已和物业工作人员清理过现场,未让耿某第一时间看到受损物品。耿某对于李某所称数件物品在此次漏水中损坏的说法不予认可,矛盾纠纷一时难以调和。
考虑到双方是多年邻居,一纸判决虽能解决赔偿问题,但会衍生邻里之间日后相处问题,不利于双方日后和谐相处。于是,承办法官与书记员本着修复邻里关系、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出发点,决定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化解这起纠纷。随后,她们从法律后果、邻里关系、和谐相处等角度出发,在人情世故中穿插法律知识,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向李某讲明楼上漏水实属意外,引导其理性评估损失。同时,他们积极与耿某沟通,讲明损失物品承载的是李某多年的心血与情怀,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反复沟通劝解,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逐渐缓和。承办法官与书记员趁热打铁,及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李某与耿某达成和解,耿某赔偿李某3000元,该纠纷得以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