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浩
“爸,钱不重要,咱回家吧。”近日,在故城县人民法院调解室内,盲人女儿李某杰摸索着抓住父亲李某更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道。这对因23万元房款反目成仇的盲人父女,在法与情的交融中和好如初。
至亲成“陌路”
23万元房款撕裂亲情
年近60岁的李某更先天失明,与八旬老母亲相依为命,女儿李某杰与同为盲人的丈夫以经营按摩店谋生。
2018年,李某杰在德州购房,李某更掏出毕生积蓄23万元,帮助女儿购置了一套价值57万元的房产。未料6年后,房价下跌,李某杰以40万元亏本售房。因为李某杰在购房过程中背负了数十万元的房贷,所以不愿归还父亲的出资,父亲李某更一怒之下将闺女李某杰告上法庭。
“你买房借我的钱,那可是我的养老钱!”父亲李某更在法庭上颤抖着哭诉。“给我钱买房是你愿意的,赔了钱不能算到我身上!”女儿激动地反驳道,父女关系彻底决裂。
2024年10月21日,在一审法官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故城县法院以李某更主张借贷法律关系证据不足为由,驳回李某更诉讼请求。李某更不服向衡水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主办法官高永胜了解相关情况后,深感要想从源头化解矛盾,首要问题是确定到底是谁买房谁借钱,对此父女二人各执一词、互相指责,确实难以判断。
为了解真相,高永胜专程到父女两人的家中,了解买房的过程及房款数额,又跑到房产中介了解挂牌出售、当地房价及交易过程,最终发现关键线索:该小区房价6年间下跌,女儿李某杰卖房实际亏损17万元。
“老人要钱养老,女儿亏损难言,这才是死结。简单判决会令矛盾更深,还是要通过调解来化解矛盾。”高永胜与一审法官梁萍商量,确定了调解方向,由梁萍做女儿的调解工作,高永胜做父亲的调解工作。
五小时“破冰”
从对峙到相拥
“不能让当事人赢了官司,输了亲情!”今年4月24日,衡水中院与故城法院成立联合调解组,并邀请社区调解员、双方律师、李某更的妹妹到场参与调解。
“您舍得让女儿背上不孝之名吗?”高永胜蹲在李某更身旁说。另一边,梁萍轻拍李某杰的手:“你想想你爸攒这笔钱需要用多少年?你年轻还有挣钱的机会。”法官们找准症结耐心释法析理,调解员苏文华以邻里视角唤起亲情记忆聊起了家常,律师从专业角度分析判决与调解的利弊,李某更的妹妹从家和万事兴的角度劝父女珍惜骨肉亲情。
各方交叉互动采取“背靠背”“面对面”方式找准感化点,激发共鸣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父亲要求女儿还款的数额逐渐下降,最后在差距一万元时,调解又陷入了僵局。
父亲李某更咬牙:“少给一分都不行!”女儿李某杰别过脸:“我也要养家,多一分也不给!”一时间,人们都有些泄气,感觉调解可能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高永胜再一次召集大家鼓舞士气,坚定调解不成绝不收兵的决心。最终,在法官、调解员、当事人亲属、律师的一轮轮共同努力调解下,父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鉴于这对父女均为盲人,生活上确实存在困难,法官按照相关规定为当事人办理了诉讼费减免手续,代理律师也主动减少部分代理费用,让这对父女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
这场调解历经5个多小时最终取得了成功,父女俩当场领取了调解书,李某更和李某杰眼噙热泪,父女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第二天,故城县法院协助李某杰将款项划拨到李某更的银行卡上。至此,这起父女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圆满画上了句号,亲情裂痕也得到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