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5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如我在诉解民忧

日期:06-18
字号:
版面:第07版:平安·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 刘黎明 张丽娟

近年来,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坚持“如我在诉”办好每一起案件、做实定分止争,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全方位为人民群众提供有速度、有力量、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近日,该院立案庭工作人员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一男子焦急地诉说了自己的困境:当事人张某因身体残疾,不方便到法院补齐相关材料。为保障当事人张某合法权益,立案庭庭长魏岩决定开启绿色通道,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立案庭干警携带电脑、打印机及相关立案材料,按约来到当事人张某家中。魏岩向张某详细讲解立案流程及诉讼风险等。因张某书写不便,法院干警代为填写电子版要素式起诉状,经张某核对无误后签名并捺印即完成立案登记程序。办理完毕,魏岩指导张某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程序,为后续在线调解及网上开庭做好充分准备。张某及家属由衷地表示感谢。

为有效帮助群众维护自身权益,减轻群众诉累,孟村法院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积极推广“法院+”模式,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立案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满意度。

为切实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除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孟村法院还实施了多项举措,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绿色窗口,并放置盲文版诉讼指南宣传册,对残疾当事人实行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实施司法救助、优先开庭审理。他们积极采用相对灵活的审判工作机制,辅助使用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异步庭审等信息化平台辅助残疾人参与诉讼,进一步减轻残疾人诉累。他们提供司法救助,对于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行诉讼和执行费减、缓、免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引导其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我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赔偿款,真心感谢法院,感谢执行法官。”5月16日,申请执行人李某激动地对执行法官吴玉超说。

事情还要从2020年9月27日说起,被执行人张某与申请执行人李某同住一单元。李某早上推单车出门时,与张某发生剐蹭,双方因此发生口角,后被人劝开,李某骑车离开。不久,李某又返回,在门口与张某继续争吵并厮打在一起。当时,李某抽搐倒地,后被送到医院,经诊断为“癫痫、肋骨骨折、胸部挫伤”。此事经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张某被罚款1000元。李某出院后,向孟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孟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张某赔偿李某医疗费用3.1万余元。

判决生效后,张某未履行,李某于2024年12月23日向孟村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法官主持下,被执行人张某与申请执行人李某达成执行和解,张某每月支付1500元。然而,张某履行2个月后不再履行,李某申请恢复执行。

执行法官经过司法查控系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张某名下只有每月工资3200元,未发现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5月8日,执行法官来到被执行人张某所在工作单位寻找未果。后张某主动联系执行法官,提出想与李某商量减免赔偿数额,遭到拒绝。执行法官认为,被执行人张某有工资收入,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已经符合司法拘留条件,但考虑到张某是年轻人,系一时冲动打伤人,而且司法拘留后张某将面临被单位开除,不仅会失去生活来源,且不利于兑现申请执行人李某的权益。5月15日,执行法官再次来到张某单位,与张某主管领导一起做张某工作。张某表示认识到错误,5月16日,将剩余赔偿款全部交到了法院。

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孟村法院执行法官多次和被执行人沟通,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最终促使被执行人支付了赔偿款,且保住了被执行人的工作岗位,实现了案件处理的双赢。

孟村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回应群众新期盼,解民忧、暖民心,在每一起案件中传递司法温度,努力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可感可触的方式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