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5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记忆沉淀旧时光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08版:警营·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 闫辰国

滏阳河犹如一条巨龙,自邯郸峰峰矿区釜山南麓发源,过磁县蜿蜒北上,在邢台市平乡入任泽区东南部温柔一折,于四县(区)交会处揽起一座千年古镇――辛店。

滏阳河自南向北贯村而过,将辛店一分为二,不知何时起,这个村里百姓的语言慢慢发生了变化。居住在河东岸的村民讲话带有平乡软语,生活在河西岸的村民操的是本地乡音。一个村庄,两种语言,在此碰撞交融,恰似双龙衔珠。

辛店曾有一家酿酒厂,传承的是顺德府益城烧锅(古顺酒厂)的酿造工艺。当时生产的“滏阳大曲”酿酒原料为高粱和红薯干。那个年代的辛店大街上,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酒糟味。

辛店滏阳河西岸至留垒河东岸这片区域,因百姓交易需求聚集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猪、羊、骡马、烟叶、皮毛、粮食等分散市场。记得留垒河东侧一带是粮食交易市场,百姓们带着自家产的粮食来到这里,有把小麦兑换成玉米的,有把玉米兑换成高粱的,有把高粱兑换成红薯干的,各找所需。我小时候跟着大人在这里进行过粮食兑换,当时人们用钱交易的很少。这种集市,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我的家乡距辛店不远,沿留垒河东岸南行4公里,向东一拐弯就到了。大哥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在磷肥厂工作。当时,县里最早的磷肥厂就设在辛店村西。有一年春天,我和妹妹在外玩耍,一时兴起领着妹妹去辛店磷肥厂找大哥。走在河堤上,我俩一会儿采花儿,一会儿追蝶,跑跑跳跳就到了磷肥厂。大哥对我俩的到来先是吃了一惊,之后便带我们到新华书店购买小画书。至今,我仍记得新华书店在滏阳河一架木桥西侧的斜坡处,坐北朝南,大门很宽,门口有十几块木门板叠放着。那时还没有卷闸门,为了使店门开得宽敞些,就用一块块长条木板编了号拼起来。门头上下有凹槽,营业或闭店时,将门板一块块对接卸下或安上。

当年的辛店照相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日,大哥和三哥带我到辛店去照相。原因是二哥当兵后想念我,便给家里写信要照片。记得当时摄影师让我站在杌子上,两个哥哥站在我两旁,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张照片。读小学那年放了寒假,我曾和同学们结伴到照相馆拍过第二张照片。我身着肥大的棉衣棉裤,上衣口袋里插着“小暖瓶”型钢笔,脖子上挂着大哥给的口罩,这张照片我仍悉心留存着。

20世纪70年代末,对人们来说照相仍然是件奢侈的事。我有幸跟着本村的一位老师学会了摄影。这位老师在本村教高中,是我三哥的同学。他家境好,爷爷在外当干部,专门从外地给他买了一架海鸥牌120照相机。我和这位老师尽管岁数相差悬殊,但都爱好养兔子。我常常到他家请教饲养经验,跟着老师一起去割草,听他弹奏二股弦的“冬不拉”。更多的是看他照相,陪老师到辛店照相馆买胶片、相纸、显影粉、定影粉等,耳濡目染不仅慢慢学会了摄影,还掌握了冲洗照片的全套技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往昔故事耐人寻味,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那段温暖时光……

(作者单位:邢台市公安局信都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