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正南
“早起粥,晌午糕,黑夜糊糊煮山药”,曾经是家乡蔚县一日三餐的标配。蔚县的糊糊,也叫豆面糊糊,即豆类等杂粮炒熟后磨面,加水熬制,有特别的香味。蔚县的糊糊与坝上地区不同,坝上地区的糊糊用莜面、玉米面直接熬制,都是生面,而蔚县的糊糊是熟面。
过去,蔚县没有专门卖糊糊面的,都是自家炒制,自给自足。农闲季节,遇到好天气,三五个村妇便会一块下手“炒糊糊”。在院里或巷子里,摆上三块石头,你搬个大铁锅,我抱来些柴火,说炒就炒,点着火便开始,簸箕、筛子、和粮食的耙子,铜瓢、笤帚、马扎、小板凳,布袋装的谷子、水桶盛的玉米,还有一盆盆的小豆、菜豆、扁豆、豌豆瞬间围拢而来……待火旺了,锅热了,便一家一家、一锅一锅的炒,每一家的要分开炒,因颗粒大小不一,每一种粮食也要分开炒,用耙子和的,用筛子筛的,用簸箕掂的,加柴添火的,不用谁分派,眼里手里都有活。
转瞬间,耙子与锅底的摩擦声、粮食与簸箕的轻触声、豆子的爆响声、女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一锅锅粮食熟透的香味飘出巷子,飘散在村子里……不一会,便引来了围观的大妈大婶和大胆抢啄地上粮食的鸡,于是又增添了驱赶鸡的喊叫声……这个给那个舀一瓢豌豆,那个过意不去,又给这个搲两碗小豆,待到各家磨糊糊面的玉米、谷子、各种豆都炒完装在自家的水桶里、袋子里,趁着这锅、趁着这火、趁着这摊场,大家又纷纷回家端出珍藏的黄豆(大豆)、黑豆、大豆(蚕豆)、葵花籽、杏核,炒上一小盆,供放学的孩子、散工回来的男人打牙祭,于是又我给你搲一碗瓜子,你给我捧些炒豆,到最后还会有一两家炒“粑粑豆”的,粑粑豆听着不好听但吃着香。炒“粑粑豆”就是把糊糊面和黄酱加盐加水搅拌成面糊,待黄豆、黑豆炒熟出锅时,倒入锅中,快速翻炒,让每一粒豆都均匀裹上面糊,吃起来咸香美味。
只要炒过“粑粑豆”,这一次的“炒糊糊”也就结束了,因为锅底糊了,再炒东西就都是黑的了。这时,各家的男人就被陆续喊来,或担、或背、或扛或用独轮车推着去村里的磨面坊磨糊糊面,女人们和散学的孩子们则开始打扫“战场”,将空了的桶、盆、筛子、簸箕……一样样送回家,当然,孩子们绝不会忘了自家那一盆瓜子、炒豆。
(作者单位:蔚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