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衡水市以法治之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日期:06-12
字号:
版面:第05版:法治河北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威

近年来,衡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立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构筑起覆盖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为衡水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增添法治底色。

法润湖城。衡水市先后颁布16部地方性法规和4部政府规章,其中11部靶向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涉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衡水湖保护等领域。衡水市先后出台《衡水市生态环境教育促进条例》《衡水市大气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等,织密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监管网络,统筹做好远程执法监管、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异常排查,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空气质量连年提升。衡水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衡水市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法护衡湖。衡水市推动省级出台《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和市级地方性法规《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专法”保护时代。在《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的指引下,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了衡水湖湿地检察公益生态保护基地和梅花岛野大豆保护区;组建了廉洁高效的执法队,持续加大巡护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航拍、非法投喂、非法放生等各类违法行为;成立了衡水市桃城区人民法院衡水湖湿地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创新了“季节性核心区”,繁殖季封闭小湖隔堤,为青头潜鸭等珍禽打造“安全产房”;提升了综合执法能力,多个行政执法部门下沉至衡水湖现场办公,实现了保护区综合统一执法……衡水湖相关保护条例的出台与应用,既为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协作配合提供了平台,也为推进衡水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经过不懈努力,衡水湖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教育基地试点,衡水湖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交流分享。衡水湖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湖区鸟类由286种增加至336种,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这里悠然梳羽。

法助“节水”。衡水市出台《衡水市地下水管理条例》,以立法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该条例从水资源刚性约束、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方面,为当地构建起地下水管理法治体系。根据水利部联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衡水市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清零。2024年下半年,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累计回升6.30米,位列全国第二。六年间,衡水地下水位回升11.8米,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行政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节水协调机制和节水信用管理制度,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厉行法治,久久为功。衡水市将继续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蓝天,奋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