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波
近年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关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将群众诉求放在首位,将矛盾化解作为第一责任,通过密织“预防网”,打造“安全网”,巩固“成效网”,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全面排查
密织“预防网”
“小区门口的井盖坏了,麻烦给更换一下吧。”日前,记者刚到南关街道金沙河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莹的手机就响了起来。她的微信里有十几个微信群,涵盖辖区不同小区居民。其中一个小区的居民在群中反映,该小区的井盖坏了,居民从这里路过很不安全。信息刚发到微信群,群里的社区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就做出了回复。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将现场修复井盖的照片发到了群里,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每个小区都有居民微信群,我们会在群里收集矛盾纠纷的线索,并及时解决。”南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冰说。南关街道坚持矛盾纠纷线上线下排查相结合,主动受理与被动受理相结合,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现在每个微信群里都有相应的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群里一旦出现矛盾纠纷线索,只要在工作人员能力范围内的,不用向上级汇报,直接到场处置,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在关注微信群的同时,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经常入户走访,或通过“12345热线”获得矛盾纠纷线索。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线索,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共同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元共治
打造“安全网”
基层矛盾纠纷成因复杂,南关街道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通过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群众力量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化解网络。
南关街道各社区充分发挥各调委会作用,打造德法共治的调解模式,由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组成一线调解组,将小纠纷、小矛盾化解于无形。
今年2月,某小区居民在楼顶盖了一间鸽舍,由于卫生等问题,邻居投诉到了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到现场查看,发现情况属实,于是找到了当事居民,指出他的行为违反了《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有损公共利益,并耐心劝说其配合整改。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该居民主动将鸽舍移走。
对于排查出的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南关街道积极统筹职能部门力量,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健全与各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协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对于较大矛盾纠纷中调解难度较大、容易激化的矛盾,南关街道依托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法庭,形成了“法律刚性+情理柔性”的调解模式,调解中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及时回访
巩固“成效网”
李冰说,他到任后,解决的最大矛盾就是某小区无法办理房产证的问题。这个小区的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存在一房多卖等问题,涉嫌诈骗。小区里很多房子都被多重查封,300多户居民无法办理房产证。为了尽快解决矛盾,街道的工作人员进社区摸清底数,积极走访相关单位,拿出了解决方案。现在只剩下30余户居民还没有办理房产证。街道还解决了该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的问题,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在不久前,配齐了小区的燃气等配套设施。
为及时了解矛盾纠纷化解效果,让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南关街道建立了矛盾纠纷动态跟踪回访机制,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回访”的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