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日期:05-28
字号:
版面:第08版:平安·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田冀)在司法程序中,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个环节。近日,任丘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执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生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2020年1月8日11时许,高某某驾驶轻型普通货车,与杨某驾驶的载着高某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杨某、高某受伤。经认定,高某某负主要责任,杨某负次要责任,高某无责任。高某因事故造成颅骨严重损伤,术后情况复杂。经查明,高某某驾驶的车辆登记在张某名下,实际使用人为张某女婿王某,高某某受雇于王某。事故发生时,高某某系执行职务行为。任丘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张某赔偿高某交通事故损失33万余元。2024年5月10日,经高某申请,任丘法院依法立案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高某已处于植物人状态,这让执行干警深感责任重大。经依法查询,被执行人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行人以同情却也无能为力的姿态搪塞法院执行,同时因身体不适前往北京就医。这给执行工作又增添了诸多变数与难度。

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执行干警没有退缩。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深入当事人所在村,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与难处。面对被执行人的种种顾虑与抵触,他们始终保持耐心与理解,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向当事人阐明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同时,执行干警积极借助村委“网格化”工作人员,多次联系村干部等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办法,借“地缘优势”为执行注入新能量。

在与村干部等的联动互通过程中,执行干警们注意到,被执行人的一个女儿对其父亲具有一定的说服效果。随即,执行干警从拒执后果到申请人现状,从善意执行到矛盾化解,一点一滴进行劝说,最终说服被执行人的女儿对被执行人进行劝说。

在村干部、德高望重的群众和被执行人女儿的助力下,执行工作向好方向发展,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申请人同意被执行人一次性履行15万元赔偿款,案件执行完毕。

今年5月16日,高某盼到了法院送来的执行款,这对于身处困境的高某家人和高某来说,无疑带来了希望。他们接过执行款时,紧紧握住执行干警的双手,迟迟不肯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