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彬 任尚 李鹏)“感谢法官,把我们的工钱都给要回来了,要不是你们,我们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5月14日,赵某等5名申请执行人拿到全部工钱后,向安国市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表达感谢。
2024年,被执行人张某承包某改造工程时,雇佣赵某等5人参与施工。工程竣工后,张某以工程款未结清为由拖欠5名工人工钱共计12万余元。多次催讨无果后,赵某等5人将张某诉至安国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张某限期给付全部欠款。履行期限届满后,张某仍未履行,赵某等5人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迅速启动线上查控,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张某名下的银行账户及网络支付平台资金,然后对其财产线索进行了实地排查,并与他取得了联系。“法官,我真不是赖账!我的工程款还没结清呢,没钱给他们啊!”起初,张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推诿。
见此情景,执行法官决定从法理、情理角度,对被执行人进行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如果你仍不履行给付义务,可能会面临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在告知了张某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后,法官又从情理角度引导其换位思考,体谅5名工人的不易。经过法官的耐心劝导,张某一改拒不配合的态度,主动联系亲属筹措资金,当场将4万元给付申请执行人,并承诺剩余款项分期履行。之后,张某将剩余欠款分期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