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哲 徐佳
    
    微信群可以干什么?聊天?团购?发通知?可不止这些。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告诉你,微信群里还可以化解纠纷。
    “明天是‘五一’假期了,今天咱们把这个案子解决了,好不好?”
    4月30日12时许,石家庄中院民二庭法官李瑶在案件调解微信群内说道。
    时间回到4月29日下午,一起建筑设备租赁纠纷案件正在调解中,法官助理对双方的初步意见进行了梳理总结,调解协议也正在电脑上形成。然而长期的租赁费纠纷,让双方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虽然对给付数额没争议,但租赁站对建筑公司的实际履行诚意缺乏信任。“对方怎么保证我能按期拿到钱?不按期履行,有什么措施?”
    如何保证按期履行款项,让调解书不再是一纸空文,双方又陷入了无尽的拉扯中。时间已近晚上7时,调解暂告一段落。
    “就差这一点。”李瑶和助理带着些许的不甘心,认真分析了双方的想法,做出几个解决方案。
    “没事,明天再打电话,肯定能行。”李瑶说。
    4月30日早8时,李瑶一到办公室,立即联系了建筑公司的代理律师:“对方在数额上已经做了很大让步,想要一个保障很正常,但你们也要拿出诚意……”在沟通了半小时后,律师答应再次向公司汇报,争取形成一个新的还款方案。
    11时,刚结束两个庭审的李瑶再次拨通了当事人的电话。在沟通中李瑶意识到,来来回回的电话联系,一次次地分别向各自所代理公司的领导汇报,费时费力。
    “我建个微信聊天群,咱们群里聊。”李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临时建立的微信群里展开了调解。对双方的疑虑和担心,李瑶一一做了解释,最终形成了分期付款、逾期逐次提高强制执行数额的调解方案。
    由于建筑公司的代理律师下午开庭,租赁站路程也较远,不能确定签协议的时间。“我把方案发到微信群里,双方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我把调解书写好,在单位等你们。”李瑶告知双方。16时30分,双方代理人到达法院,调解书顺利签收。
    晚上,李瑶又在微信群里,对双方的打款方式和账户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并再次叮嘱建筑公司方按调解书按时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