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以司法温情点亮希望之光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学期前夕,当大多数少年满怀期待规划校园新生活时,刚服刑完毕的未成年人小华(化名)却深陷于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中。此时,一份来自国家的司法关怀悄然抵达。万载县人民法院承办法官与心理咨询师一行,带着量身定制的帮教方案,来到小华家中,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判后回访帮教活动。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走访,而是该院深化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创新推行“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帮教联动工作机制,将司法保护延伸至判后关键期的生动实践。

精准识别

“三色预警”启动个性化帮扶

“案件审结,并非司法责任的终点,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人生道路漫长的未成年人。”万载县人民法院承办法官道出了此次回访的初衷。小华的案件虽已审结,但其在审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复杂的家庭情况,始终牵动着承办法官的心。

基于详尽的社会调查和心理评估,万载县人民法院启动了“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帮教联动工作机制。该机制根据罪错未成年人的社会危险性、再犯可能性、家庭监护状况、心理健康程度等核心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预警等级,并对应实施不同强度、不同侧重点的帮教措施。小华被评估为需要重点帮扶的“黄色预警”对象。这意味着他社会危险性虽然较低,但由于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亟需外界正确的引导和稳定的支持系统来防止其再次滑入歧途。

回访前,承办法官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了充分准备,针对小华可能面临的困惑,共同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帮教方案,内容涵盖心理疏导、人生规划指导、社会支持资源链接等多个方面,确保帮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暖心交流

专业疏导融化内心坚冰

“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打算可以和我们说说。”法官以温和的开场白,让原本紧张的小华渐渐敞开心扉。

小华坦言,刑期虽已结束,但沉重的心理包袱并未卸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充满焦虑:想重返校园,却担心无法适应环境、跟不上学业;想直接就业,又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更缺乏面对社会的勇气。这些真实的困惑,正是横亘在他回归社会道路上的第一道障碍。

“人生就像一本书,这一页写错了,不代表整本书都错了。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和智慧去翻开新的一页,书写全新的内容。”一旁的心理咨询师适时介入,运用专业的心理疏导技巧缓解小华的焦虑情绪,帮助其认识到:一时的失足并非人生的终点,自我接纳和积极改变才是关键。这场深入心灵的交流,如同春风化雨,逐步融化了小华内心的坚冰,为其后续的理性规划奠定了基础。

司法温度

照亮迷途少年归途

承办法官与心理咨询师并未停留在情感支持层面,而是为小华规划了多条清晰可见、切实可行的回归路径。他们根据小华的实际情况向其详细介绍了可选择的方案:“如果你希望继续学业,教育部门和我们有衔接机制,可以帮助你联系合适的学校或职业院校,掌握一技之长;如果你想先接触社会,我们可以对接人社部门和社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先就业再提升……”这种基于个体需求的务实指引,让小华看到了重新开始的多种可能性和社会给予的实质性支持。

司法关怀的温暖,更贵在持久。临别时,承办法官给小华留下了精心制作的“百合姐姐”联系卡和帮扶手册,上面清晰地列明了法官、心理咨询师和社工的联系方式,并郑重承诺为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我们每个月都会定期回访,了解你的情况和进展。这个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可以找我们。”与此同时,心理咨询师也为小华制定了阶段性的心理调适计划,将通过定期随访、沟通技巧训练等方式,帮助其逐步重建自信心,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颗迷茫的心都需要被照亮。”承办法官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帮教联动工作机制,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判后帮教服务,用司法温情守护青春梦想。”